同樣是三月COVID-19本土確診案例增加,但台灣選擇與病毒共存,上海堅持動態清零,這個差異決定了今(2022)年台灣的GDP有機會維持在4%,但中國大陸可能保4%有難度,如果真的出現死亡交叉,四月上海的全域靜態管理,很有機會造成一部分西方資本決定離開中國大陸,對台灣而言,中國大陸越晚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地緣政治的風險越低。
居隔新制 可免去大量缺工問題
四月二十六日台灣正式進入與病毒共存的日子,因為Omicron染疫潛伏天數中位數為2.9~3.1天,所以居家隔離改為「三加四」新制─前三天需待在家中,以一人一室為原則,不得外出,如此就可以達到阻絕大多數的病毒傳播;居隔期滿當日快篩,檢驗陰性者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也可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外出全程配戴口罩,後四天每日快篩。快篩對CT值27以上的病毒數目不容易偵測到,但此時已經沒有傳染力,接觸者也不會被感染。
此外從大量實例得知,病毒核酸檢的陰轉陽案例,大多病毒量低,不具傳染力。所以「三加四」居隔新制可以避免因大量匡列在家隔離所造成的缺工嚴重,社會不至於停擺。
反觀上海的動態清零從三月三十日起至截稿日,已經快滿一個月,截至四月二十六日為止,單日確診數仍有13562例,網路上有則笑話:「今天做核檢,是為了逮昨天因為做核檢而感染的陽性;明天做核檢,是為了逮今天因為做核檢而感染的陽性。最終目標:應陽盡陽,forever young。」
「上海解封」議題水太深 科技股頻創新低
說得真貼切!目前在上海流行的COVID-19疫情絕大部分為Omicron BA.2型和BA.2.2型,屬於一人傳染十六人,也就是傳說中的戴口罩也擋不住的恐怖傳染力,有個朋友連續做了大約十六次的核酸檢,終於把陰性檢驗呈陽性,朋友無奈地說:「這是另類的屈打成招嗎?」
市場普遍預期上海在嚴格的全域靜態管理+每天核酸檢,可望在五月中旬附近解封,暫時急凍的消費需求只是遞延,預期在京東的六一八購物節將可望見到報復性消費反彈,因此普遍沒有下修全年預期的動作。
但是科技股已經用股價頻創新低暗示了一切,上海解封這個議題,水太深,無法單純從科學的角度來找答案,反正五月也快到了,就讓時間說明一切。
回來看台灣的「三加四」居隔新制有什麼風險?確診數會快速衝高嗎?答案當然是會的,確診的速度跟上海差不多,所以四月底破萬應該是跑不掉。
台灣的「群體免疫之路」才剛開始
參考國外的經驗,第一波疫情約花一個月時間衝到高峰,然後逐漸下降,前後大約五十天左右,以台灣的情況來看,從四月十五日破千開始計算一個月的話,那麼到高峰的時間落在五月中下旬,對照加權指數的走勢正好跟本土確診人數呈反向連動,那麼第一波確診人數的高峰,很有可能對應的是加權指數的低點,而所謂的低點必然是悲觀氣氛,那麼應該沒有什麼利空比得上「上海五月中旬不解封」更具有底部悲觀氣氛。
但第一波疫情衝太快的國家,兩個月後疫情就復燃,例如英國、澳洲,最終必須有足夠人口染疫,才有可能傳播緩解,形成真正的群體免疫,目前專家們估算的染疫人口數是總人口的25-30%,也就是585萬到703萬人,而台灣截至四月二十七日為止,累計確診數為76,938人,所以台灣的「群體免疫之路」才剛開始,千萬不要誤以為只要忍受一個月的單波衝鋒就沒事了,就像海浪拍岸似的,一浪之後,又會接著一浪,只是高峰漸低。
▲英國每日新增確診
心理衝擊可能超乎預期 指數會反應
但就算是已經達到群體免疫的英國,至今也還有單日二萬多人確診,所以台灣要完成群體免疫所需要的時間,可能遠比幾個月來得久,如果不能做到輕重症分流,避免大量患者癱瘓醫療能量與社會功能,那心理上的衝擊可能會超乎現在的預期,自然會反映在加權指數的走勢上。
台積電截至四月二十七日股價創526元新低,會跌破去年五月的518元前低支撐嗎?來看看最近干擾台積電多頭信心的因素,先看二奈米製程議題。
台積電過去二十年成功的關鍵,在於遵循摩爾定律的每十八至二十四個月便推出新製程,也因此從2006年宣布每年配發三元現金股息開始,台積電就成了外資眼中的高成長股。
台積電三奈米下半年量產
事實上,台積電也沒有辜負市場的期待,從2014年起現金股息增加到4.5元,2015~2021年分別派發6、7、8、8、9.5、10、11元等現金股息,可以說過去的十六年,台股投資人買台積電就對了,今年下半年三奈米即將量產,並在2023年初向一個或多個客戶交付第一批晶片,台積電有信心三奈米家族將成為公司大規模且被長期需求的製程技術。
照理說,這是個正面訊息,但細心的投資人發現從五奈米發展到三奈米花了二年半,研發時間增加意味著利潤受到壓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台積電原本計畫在三奈米問世後大約一年(即2023年第三季)開始使用N3E,據說試產順利,N3E將提前一季展開,使得摩爾定律得以繼續維持下去,但台積電的二奈米預計在2026年量產第一批晶片,也就是說,從三奈米推進到二奈米花了三年的時間,讓市場擔憂台積電越來越靠近摩爾定律的極限。
從時間表來推估,土方建設通常需要一年或更多時間,然後設備安裝也需要一年多,因此預計二奈米的第一階段最遲在2024年中準備就緒。台積電預計在2024年底開始使用其二奈米技術進行風險生產,然後在2025年底啟動大量製造(HVM),這意味著2022年第三季初三奈米量產與2025年第四季初的二奈米量產之間的差距約為三年。
四月二十七日因Alphabet和德州儀器等公司的業績令人失望,美國科技巨頭的財報數據,提供了聯準會三年來首次貨幣緊縮政策對美國企業影響的最新線索。
▲台積電年線
聯準會實現軟著陸可能性變小
毫無疑問,經濟成長陷入困境,根據亞特蘭大聯準會GDPNow模型顯示,預計美國第一季GDP成長為0.4%(此前為1.3%),隨著工資和通膨上升,聯準會實現軟著陸的可能性正在變小。資產配置的大問題不是通膨是否會很高,關鍵問題是成長是否可以跟上通膨。
標普500指數截至四月二十六日收盤跌-2.8%,那斯達克指數跌-3.9%,道瓊指數跌-2.4%。所幸,微軟第三季營收494億美元,市場預估數字為490.4億美元,盤後微軟股價由跌轉漲超過+6%,先前一度跌超-3%,帶動小那斯達克股指跌幅收斂至-0.3%,但那斯達克指數已經創今年新低了,同時半年線與年線構成死亡交叉。
▲德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