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媒體上流行的論述,認為產業西進是比較利益原則下,必然的「經濟規律」。也有實務的業者指出,台商西進現在在大陸有4、5萬家,台商幹部4、萬人,在大陸雇用近3000萬「農民工本質」的製造從業員。有的台商大廠區幅員18平方公里,光是員工伙食,每天就得宰1000頭豬。這位業者指出,台灣企業現在在全球商品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要是不西進,都留在台灣,本島每人都進工廠也不夠用,廠房土地也不可能滿足需求,台灣哪來那麼多豬可殺……這完全是倒果為因的說法,到大陸雇用3000千萬「農民工」,用大面積土地廠房、殺幾千幾萬頭豬,是台灣企業的唯一備選方案嗎?全球每一個有頭腦的企業領袖一定都會有積極的「中國戰略」,只有傻蛋或瘋狂者才完全不思考這個課題。看看微軟、GE、Intel這一級的世界高手也都前進中國,除了笨蛋與瘋子,有誰能不去呢?但是西進其實有三種,台商所謂的西進(姑稱西進一策略)其實是以Cost Down(也就是比較利益「經濟規律」的論述)為目標的西進。這種西進其實只能當作短期爭取時間,榨取現金另作投資的短期方案。長期倚靠西進一的台商,現在明顯遭逢大陸《勞動合同法》、出口退稅優惠縮減等新政策的衝擊,而處境日益惡劣。比較有戰略視野的西進二策略,是視大陸為「世界市場」而不只是「世界工廠」。像台積電爭取西進、康師傅、旺旺、元祖麻糬、婚紗禮儀業等,都屬西進二策略。而且我們要注意,這型企業在大陸都是以Premium Price / Value Up的態勢出現,在中國市場的同行中以更優質、更高形象、更高價位的競爭位置與大陸同行差異化,而不是走Cost Down路線。這種西進其實非常值得鼓勵與支持。
#@1@#第三種西進三策略,則是更前瞻,更有戰略素養的策略作為。典型的例子是微軟,他們在中國的業務仍然虧損(所以西進二策略還未收割)。但北京知春路西格碼大樓的亞洲研究院,歷經李開復、張亞勤、沈向洋到洪小文4位院長,從早期的2、300百人到當前1000人(含Visiting、Intern則2000餘人),80%是博士,可謂匯集中土最卓越、最優異的軟體奇才為微軟效命——微軟的西進顯然是視中國為一重要創新基地的西進三策略。大陸作為「世界工廠」或「世界市場」的崛起,對全球都造成極大衝擊。台灣當然不會例外。但是西進一、西進二、西進三的策略比重,卻會很深遠地影響企業的未來命運。西進一最容易做,但也最是短期視野。台灣是全球最容易走「西進一」策略的地方,事實證明我們也走得最深,但這是美事一樁嗎?世界其他地方,譬如日本、韓國,他們要走西進一肯定沒有台灣這麼揮灑的開,可是他們一樣面臨中國農民工本質製造業的低價競爭,他們怎麼辦?是不是只有拚死絞盡腦汁,提高附加價值,用科技、用設計或用營運模式的創新來走Value-Up路線,以細工高加值來與大陸的Cost Leadership作差異化。我們那麼容易走西進一路線,短期是好,但會不會因此延緩我們走西進二、西進三策略,或更重要的,耽擱台灣產業本地上進,加緊努力投資科研/設計/營運模式的創新經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