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以色列,你會想到什麼?以色列身處歐亞大陸交界處,長久以來與衝突為伍;另外一方面,「創新」就如同以色列的內建基因,科技發展在全球名列前茅。
台以貿易二年內成長33% 「創新」成以色列人致勝關鍵
近年來以色列與台灣的交流顯著增加,兩國有什麼可以互相學習、精進之處?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柯思畢(Omer Caspi),就雙方產業、資源、能源的未來發展上,都看好會有更深化的合作。
以色列駐台辦事處經貿部門長期致力推動雙邊經貿關係,尤其是在新創和科技領域。過去四年,以色列對台出口成長翻倍,台灣對以色列尖端科技相當感興趣。柯思畢指出,即使在疫情之下,以色列企業仍將台灣視為潛在市場。
2021年台灣與以色列的雙邊貿易總額超過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九三億元)。2019年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TAITRA)在以色列設辦事處後,也促成這項成就。
以色列和台灣已經簽署超過二十個合作協議。今(2022)年五月,台灣與以色列簽下「台以社會福利暨社會工作合作共同宣言」。在教育和科學方面也達成新的里程碑,以色列今年初與台北電影節合辦「以色列影展」,並前往台北各大學巡迴放映。
雖說台以交流在各方面都獲得實質進展,但疫情出現,仍阻斷了更多人才互通的機會。柯思畢表示,以色列人跟台灣人很不一樣,從小就會以堅決的態度維護自己的立場,面對事情時展現出極有彈性的一面,不畏於向他人挑戰、積極爭論、進行思辨,「這就是以色列人進步的方式」,充分展現了虎之霸(Chutzpah)精神:勇氣十足、挑戰規則、不相信不可能、窮盡一切方法,這也是今日以色列科技創新、勝過周遭強敵的關鍵因素。柯思畢說:「以色列創新來自於需求」。
至於「創新」,柯思畢舉例,以色列不像台灣,有宏碁、華碩這類知名大公司,基於過去的基礎,現在雖不需要花費大量心力經營市場,就能讓產品維持基本銷量,但隨著世代更迭,「創新」成為這些公司能否生存下去的重要因素,「因此以色列有很多可以提供」,這也是台以交流重點之一。
柯思畢提到現在有數百家跨國公司在以色列投資進行研發。他呼籲台灣公司效仿,在以色列開設研發中心。他說,「這裡有巨大的潛力,快來探索以色列。」
以色列打造出「沙漠中的汪洋」台灣如何掌握天然資源
以色列境內三分之二領土為沙漠,先天水源不足,與身處季風帶的台灣相較起來,猶如光譜兩端。但柯思畢提到,多雨的台灣,卻在去年上半年歷經「百年大旱」,主要是因為面臨水資源保存的挑戰。柯思畢強調,「省水觀念」必須從小教起,在先天不良的環境下,以色列人已有一套教育方式,他期待有機會可以輸出以色列經驗到台灣。
以色列的水技術舉世聞名,早在2011年,以色列與台灣就簽署「水技術領域合作備忘錄」,從政府與民間兩方面著手,其中一項工作即是專注在「海水淡化」。台灣四面環海,若能百分百利用「海水淡化」技術,相信能大大改善台灣的用水限制。
農業、能源自給自足 以色列帶給台灣的啟示
對於農業來說,「水」是很重要的因素,以色列是當今世界少數實現科學灌溉的國家,其特有的滴灌技術,充分利用水資源,並將大片沙漠變成綠洲。以台灣目前發展的智慧農業,要如何與以色列的技術結合?
柯思畢指出,台灣農地規模小,且多是家庭式經營,無法負擔高價的農業應用技術;但目前以色列已經開始針對這點進行改良,設計出小農場也適用的平價技術,讓台灣農業得以運用以色列的農業技術成功轉型智慧農業。
而在能源部分,以色列有充足的陽光日照,自五○年代起全心發展太陽能,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裝設太陽能板,滿足發熱所需。
柯思畢表示,台灣和以色列在能源議題上抱持相近看法,都想改變能源的組成結構,朝向綠能發展,因為天然環境不同,雙方各有所長,他也樂見台以在此領域有更多學習與發展。
看好元宇宙未來發展 柯思畢期待台灣、以色列共同合作
關於近幾年來討論度相當高的元宇宙,柯思畢認為有兩點值得關注,第一是元宇宙相關需求會越來越高,不管是軟體、內容,還是支付系統,都是台灣跟以色列可以共同合作的項目。
另一個重點則是人工智慧晶片,因為元宇宙需要非常大量的運算空間,要建構起一個完整、可讓人無限暢遊的元宇宙,高品質的人工智慧晶片絕對不可或缺。
明年是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成立三十週年,柯思畢提到,辦事處扮演台灣與以色列之間的橋樑,目前也正在擴展團隊規模,未來將專注於文化、科學、經濟合作上,持續推動、深化與台灣的交流。
▲以色列創新的滴灌技術,能在沙漠中種出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