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及規劃設計特色:
─歷史空間保存及再造、糖鐵地景之交織、療癒空間之營造
透過歷史場域之活化,將空間故事與記憶保留,延續整體眷村風貌;營造鄰里生活之開放空間,結合社區資源,為沉寂已久的丁棟注入新活力。打造丁棟為「文化體驗場」,讓人們體驗昔日生活樣貌,部分空間提供品牌進駐,亦可作為講座、展覽、店鋪之用途。而基地獨有的糖鐵地景,為眷村人們的共同記憶,為融合五分車行駛之風景,設計休憩平臺及路徑,讓人們可以佇足欣賞交織流動的人文景色。
此外,療癒景觀亦為設計要點之一,透過整體景觀規劃,融入五感體驗,讓人們徜徉於自然之中,得到心靈撫慰。
二、基地環境規劃:
─呼應田野紋理之規劃、封閉場域之開放、生態永續之體驗
1.整體場域由封閉導向開放,縫合聚落與周遭之紋理,將田園景色交織於景觀之中,並保留原有自然空間及物種(如:原生林、果樹、綠地)。
2.建築物修復代替新建,以保存代替開發,減少環境資源之浪費與破壞,景觀融合教育活動,成為生態體驗之場所。
三、建築美學創意設計:
─舊建築再利用、新舊設計之交融、眷村風貌之凸顯與保存
1.操作新舊建築量體,降低增建物牆體高度,使視線穿透,並新增多處出入口,讓人們於空間中穿梭行走時,感受空間之美。
2.打造複合性使用空間、補強構造之弱點、完善照明系統,運用多種設計手法,使舊建築仍符合當代使用需求,創造新舊空間之對話。
3.保留眷舍歷經歲月之痕跡,以設計手法再現丁棟眷舍之風華。
四、開發理念及規劃設計特色
─文化部將「建國一村及建國二村」正式登錄為聚落建築群
1.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2015年(民國104年)6月1日公告,將雲林縣虎尾鎮「建國一村及建國二村」正式登錄為聚落建築群。
4.未來建國眷村係以文化治理帶動城鄉發展,而非單點或片段方式的文化資產保存,落實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之工作。
▲虎尾眷村聚落建築群歷史簡述
▲虎尾眷村聚落建築群(建國一村)眷舍修繕及二期景觀工程位置圖
▲保有歷史動線痕跡,維持中央十字動線
1.1942年虎尾飛行場設立,同期設立四座兵營,建立兵舍、庫房、炊事場、共同浴室、醫護室、通訊室等空間,供士官們居住使用,進而形成小型聚落。
3.而後隨著眷戶人口增長,居住空間不敷使用,住戶開始向外增建廚房、廁所、隔間與閣樓,農畜之種植與養殖行為,也影響了魚池、庭院、果園、養雞場等空間之出現,眷舍空間逐漸擴張成現今的樣貌。
2.為保留丁棟場域的歲月軌跡,修復設計將以「原貌修復」為主要原則,其操作方式可分為兩類:
(1)第一類:因應未來利用需求進行微幅調整,並意圖呈現日治時期廣間、戰後之單元隔間、增建建物的演變過程。
(2)第二類:建物屋頂佚失損壞或牆體有倒塌之虞者,依安全考量及再利用需求進行牆體高度之調整或局部拆除。
於再利用設計上,丁棟將作為「文化體驗場」使用。結合過往住戶生活故事,創造關聯場域及動線,讓昔日的住戶得以尋根之外,也讓參訪者瞭解眷舍歷史,賦予丁棟新生命風貌。
將丁棟昔日故事場域保留,再利用為遺跡景觀、防空洞果林、閣樓、活動廣場、實體空間展示區等,延續歷史氛圍,打造身歷其境之「文化體驗場」。
▲遺跡景觀區與防空洞果園
丁棟位於非都市計劃區,周遭農田及果園分佈,整體場域植栽密佈,視野低平開闊,未來再利用將避免高度開發,維持原有綠地及景觀風貌,呼應環境之田園紋理。
保留丁棟原始樹林之風貌,呈現地方田園景色及生態,以修復代替新建,以保存代替開發,減少環境破壞及資源浪費。
透過透水鋪面及大量綠地之保存,提升土壤含水量,實踐環保永續之理念。融合經營團隊之活動,未來可做為攀樹團體進駐之場域,為生態體驗之最佳教學場所。
─未來將作為「文化體驗場」,並分為展演、服務性、創意發展及扶持型進駐四類空間
丁棟未來將作為「文化體驗場」,分為「展演空間」、「服務性空間」、「創意發展型進駐」及「扶持型進駐」四類空間。
創意發展型進駐之空間以推廣為主,招募輕食、餐飲、風格類型品牌進駐;扶持型進駐以提供辦公場域為主,招募藝文、設計、公益及企業品牌進駐,辦理課程、講座、活動之推廣。
2.開放空間除能匯集人潮外,也帶動各式各樣的活動與交流,使人們從自宅走出戶外,打開心胸關心社群,獲得精神上的充實,也創造不同文化及年齡毫無隔閡的交流,打造供大眾多元使用的空間。
1.拆除丁棟後期增建,突顯原有日治時期一字型庫房建築之特色;降低局部牆體高度,增加動線開口,形塑穿透之視線。
1.於材料選擇上,多保留及選用眷村原有之建材,如:紅磚、水泥瓦、木材、馬賽克地磚、水泥地坪等,結構新作之部分則使用鋼材,整體色調以低彩度之暖色調為主。
2.室內照明利用屋架及桁條,安裝及藏匿燈具軌道與配線,以泛光燈向上投光至屋架及屋面,以投射燈向下投光進行基礎照明,並利用軌道及投射燈可調整角度與位置之性質,進行展示空間之光源調整。
3.選用復古燈具照明或洗亮牆體,刻畫磚牆之紋理,突顯眷村特色。
4.防空洞內設置泛光燈,形成內透光效果;外部使用高燈感與GOBO燈,投影眷村圖樣;階梯部分以線型燈形成光帶,創造流動感。
▲設計理念-療癒空間之營造
▲全區俯視
▲虎尾眷村聚落建築群(建國一村)第一期景觀工程
▲歷史空間保存及再造
▲建築美學-建築形式及特色融合
▲結構系統規劃
環境衛生及安全為建築設計中重要之項目,良好乾淨的場域可避免病媒蚊孳生與廢棄物氣味擴散。本設計留設清潔儲物室,可收納清掃工具及暫時堆置垃圾,並進行廢棄物分類,以維護丁棟全區之整潔。
2.於逃生動線上,丁棟除四向主要出入口外,亦設有多處次出入口,災害發生時可盡速離開建築物,至室外空曠區域避難。
本案設計無障礙通路,供使用者前往廣間、展示區、後院及無障礙廁所等空間,部分區域將增設服務鈴由專人替使用者服務。
丁棟為磚造承重牆系統與和小屋屋架型式,建築物歷經歲月,已有多處裂縫與強度不足之部分,再利用設計將以「原貌修復」方式進行結構補強,盡量以不破壞外觀之手法(如:不鏽鋼絲網補強、舊磚抽換、槽鋼補強、鋼棒補強等),保留眷村房舍原有風貌。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建築是否能符合生態永續、節能環保、廢棄物減少、生活健康等要素,成為綠建築評估之重要指標。本案為舊建築再利用,亦為綠建築評估重要類群之一,本案綠色設計有以下特點:
1.節能減碳:藉由修繕及少部分新作,可以減少營造材料之耗費外,亦可減少碳足跡之數量。
2.生態保育:保留大面積綠地空間及眷村時期之果樹,栽種可食之植栽,創造永續之景觀空間。
3.健康生活:木構造屋架及磚造牆體可調節室內溫度,山牆之處開窗可促進室內外空氣循環,並將熱空氣散出。
4.友善照明:依據使用需求及環境風貌,規劃適宜之照明,避免過度光害,進而對於動植物之棲息產生影響。
雲林縣政府另有專案管理之委託,公開招商評選適合之經營團隊,本案已有留設服務中心及工作區,供未來進駐單位管理、營運、辦公之使用。
此外,未來進駐之營運單位,應依據文化資產之管理計畫,定期進行建築物之損壞情形調查與設施之保養維護。
▲結構補強與閣樓、廚房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