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太地產近年以藝術走入社區,將「共學、共享、共好」理念導入社區營造,廣獲好評!
二、開發理念及規劃設計特色
(一)Affordable home is everyone’s wish. 開發獲利與社會價值共存的實現
規劃初期分析各種分期開發模式,最多可切割為四期開發,利於分攤資金與銷售風險,並預期售價可逐期調高,但最終選擇「景觀面積最大生活性最好」之開發模式,而非獲利最高之開發計畫,以創造消費者可負擔的理想建築與健康生活為目標。
(二)萬坪基地打造1,834戶住家,同創共享、共好、共學、共榮的心聚落:
1.共享→萬坪基地一次開發,保留最大景觀面積,創造後疫情時代身心嚮往的生活環境。
基地單面臨12米環太東路,南向緊鄰麗園公園,面積達11,330.7坪,為總太地產(3056)於台中市北屯廍子重劃區推出大型造鎮案【心生活美學聚落】的第三期,發揮萬坪大基地價值,1/3建蔽率,基地內總計留設約10,551坪景觀空間,向外銜接基地前廍子溪水岸綠帶及南邊4,950坪麗園公園,規劃為服務首購換屋的自住型總價產品,實現整合自然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集合式住宅案,讓萬坪綠地千坪景觀不專屬豪宅獨有,創造消費者可負擔的理想建築與生活。
2.共好→分析各開發模式對區域交通之影響,以分流減量、進出安全為優先前提
避免單面臨路大型基地因切割、分期開發將產生更多的車道進出口,在公私動線切換時提高風險,綜合分析後選擇以對區域交通影響較小之模式,規劃單一進出、雙向長車道,以降低交通流量對區域之影響,且於自有基地臨路側再退縮三米空間,加寬前方道路且形成安全駐車彎空間,並認養東側兩千坪廣兼停,進行整體規劃重塑景觀,調整完成面高層與社區順平銜接方便行走,以共好和諧的友善理念共創區域發展。
3.共學→規劃42項全齡公設,作為學習後疫情時代個體與群體幸福生活的標配
結合社區住戶資源,規劃社區頭家IN HOUSE、社區BUS等候棧、共享廚坊、室內多功能體育場、寶貝跑酷放電場與五感體驗遊戲場等42項樂齡公設,讓渴望運動、娛樂、放鬆的身心靈無須遠求即可滿足,於後疫情生活中更顯重要,並規劃高使用率的公設項目,以確保社區住戶維護意願及凝聚力,實施一年社區營造計畫,透過軟硬體整合共同學習更加永續長存的社區生活樣態。
4.共榮→規劃環境宜居且價格平實的住宅,為區域發展導入移居人口注入新能量
全球於疫情期間為提振經濟所施行QE政策,導致原物料等成本起漲,房地產因抗通膨特性,需求大增,價格反映實況呈現漲幅,本案定位以25-39坪、兩房/三房住家控制含車位總價在599~1,000萬元左右,以符合多數雙薪家庭的收入狀況,並堅持宜居住家,如衛浴房間皆有對外窗、全平面車位等原則,務求在合理售價與優質住宅間取得平衡,提供可長住久安的心之所向社區,實踐總太地產作為上市企業的理念。
5.公設規劃→依據基地座向、建築配置與動線管理,分析風向流動等要素,規劃以餐食、展示、服務機能、影音休閒、運動放電與身心舒緩六大方向擬定心之所向的幸福生活。規劃42項全齡公設作為學習後疫情時代個體與群體幸福生活的標配。
三、都市環境及都市景觀之配合
1.依山傍水,滿山翠色綿延至家門
「心之所向」依山傍水,東望風景秀麗的大坑風景區,北面潺潺清流廍子溪,南鄰近4,950坪鳥語花香的麗園公園,周圍數十座公園綠意圍繞,在建築規劃上,特地融合地貌風景,將脈脈翠綠延伸到社區住家,砌一座青山、鑿一座心谷。
2.善用11,330.7坪大基地優勢,打造完善居住環境。利用低建蔽優勢,規劃上保留7,800坪大範圍綠地,結合周邊4,950坪麗園公園,導入下潛式社區公園【心之谷】。以秋紅谷為設計概念,規劃大型地景式公共藝術,運用上下起伏如丘陵般的造景,巧妙隔開人行動線與車道行走路線,落實「讓家真正住進公園」理念,展現集合住宅的居住環境品質與價值。
3.創造下沉式地景公共藝術公園,兼具人車分流安全實用功能的社區住宅環境。
四、基地環境規劃
1.單面臨路之大型基地開發先分析交通影響與規劃方向:
(1)整體開發以減少汽機車道進出口留設,降低臨道路之交通動線切換頻率安全疑慮及對交通品質之影響。
(2)社區雙向車道長約179公尺,寬約15米,配合增加基地內部迴車道空間,避免進出動線交織,有效分散汽車進、離場交通量。
(3)基地內退縮三米,增加前方道路寛度形成駐車彎,供尖峰時間之行車因應。
2.善用低建蔽率與開放空間,以景觀設計打造親近自然、鼓勵行走體驗的環境:
退縮四十米,留設開放空間達20,975.92㎡,認養東側廣兼停廣場統合周圍景觀作整體設計,串聯基地東、南兩側大型綠地公園設施,以順平高層相互銜接,創造鼓勵行走、觀景開闊的社區環境。
3.自設面積約2,049㎡滯洪池設施,結合景觀與公共藝術打造社區美學亮點:
本案自設滯洪池設施,運用設計整合打造下潛式社區公園【心之谷】,以大型地景式公共藝術概念結合等高線地形設計語彙之造景,並於公園上方設置車道與藝術天橋以區隔人行與車行路線,落實「心生活美學聚落」理念,展現北屯廊子重劃區豐富的自然與人文生態。
4.於公共人行道範圍使用透水性鋪面,提升基地保水性,與環境共好:
景觀規劃除大量綠地外,人行道鋪面範圍約1,433㎡使用透水性鋪面,使雨水能向下滲透,也將水回補進地下水系統,重複利用形成循環。提升人行動線的舒適性,兼以避免積水問題。
5.分析時代趨勢與居住需求之變革,追求永績精神與低營運成本的社區:
整體規劃11棟南北向建築,以二至三房小坪數住宅因應家戶人口與社會家庭結構變革,管道間當層遮斷當層排氣,確保各戶專有空間符合防疫生活需求,並堅持每戶房間及衛浴皆須有對外開窗,以保居住品質,考量極端氣候強風暴雨之可能,將陽台以金屬欄杆取代玻璃材質,地下室皆平面車位,並留設充電車位,符合長期使用安全與趨勢考量,並有停車、電信室、發電機室、水箱、消防機房及汙水機房等空間,並使用低維護成本之材質作為公設設計前提,以達社區務實營運之永續目標。
▲公共藝術設置,以情境及故事將生活感帶入視覺藝術呈現
五、建築美學創意設計
─望山不忘山,回心中的山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東坡《題西林壁》
引用蘇東坡古詩將【心之所向】建築美學設計靈光作生動的借喻,回顧開發初期該區尚未如今日有許多建案,最為人嚮往的便是大坑風景區豐富的自然生態與數條登山步道,彷彿台中人的後花園,讓親近自然成為就近即得的心靈富足美好。
而隨著市中心日益升高的居住密度與購屋成本,及周邊交通與公共建設的腳步,開發能量朝向更具剛性需求區域延伸,一棟棟建築拔地而起,讓一個原本只有兩三千人的台中市北屯區廍子里人口成長十倍至今已破兩萬人,也讓原本一眼可望見的山隱身在建築之後,引人反思建設開發與自然山林間如何對應出一個自在的姿態?
於是,望山如何不忘山,成為我們共同的期望,透過建築的存在回應對山的崇敬,將「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山稜身形帶入景觀陽台造型,建築材質考量自潔性與維護,以灰色丁掛岩面磚模擬山岩原石,希望將台中人心中那座象徵自個兒家的山,透過建築設計與整體開發所形塑更近山近水的生活場域,透過移居入住的民眾共同再現每一個回家人的「心之所向」。
六、色彩照明與材質
整體設計擷取並簡化基地周圍山景語彙,外觀主要選擇灰色系、淺色系,以現代感之手法,鮮明簡潔的對比色使建築更顯俐落大方。
1.基座:深灰色系石材為基底,襯托淺灰色系石材作為入口象徵,搭配造型燈飾,藉此強化基座的細膩與穩重。
2.牆身:同以灰色系磁磚為基調,造型框架則以淺灰色系磁磚作突顯,在開窗部分採低台度深窗設計,陽台以強化玻璃之金屬欄杆取代RC台度,爭取更多開口面積,創造更為明亮的室內空間,深窗設計除了節能考量外,藉由陰影之變化對於外觀也能增加立體感,並以木紋磚元素於立面設置,增加立面層次,創造活潑之線性動感。
3.屋頂:延續垂直分線之淺灰色系造型框架,並延續立面的色彩及咖啡色系元素,完整俐落呈現如山稜線般清晰的線條之美。
七、智慧建築及綠建築理念設計
綠意連波至社區住家!從大坑風景區而下至社區近15,000坪自然森海。
本案善用11,330.7坪大基地優勢,以綠色健康環保為主題進行規劃,打造結合綠意、低碳、綠建築的全齡社區住宅環境。在綠建築部份,參照建築技術規則第17章綠建築基準。
萬坪基地保留70%綠地與南側4,950坪麗園公園、認養綠化東側約2,000坪廣兼停,基地一共創造近15,000坪自然景觀。
1.建築設計垂直綠化
2.節能:屋頂設置太陽能板、深凹窗設計
3.省水:雨水回收再利用
4.健康:採用綠建材等
八、維護管理前期物管理念
1.一年免費社區營造輔導,落實心生活美學聚落共好、共學、共享、共榮理念貼心服務創造家的第二個大客廳。
2.社區以多功能複合概念規劃公設空間,一方面因空間集中較容易舉辦活動、凝聚住戶向心力,一方面也因空間效能提升在服務人力上較為精省,社區大廳是接待門面、lounge bar也是行政服務中心,透過專業管理以及用心服務,塑造「色香味俱全」的大廳,餐飲、活動、交流、服務一應俱全,營造溫暖友善的居家環境,成就幸福社區。而為落實社區營造理念,除了遴選優良廠商進駐社區之外,本建案另派駐直屬總太之社區經理,透過分享社區管理經驗、規劃社區活動以活絡公設以及追蹤保固內之修繕管理,凝聚社區向心力。
▲規劃42項全齡公設,作為學習後疫情時代幸福生活的標配
【評審委員評語】
1.低總價開發原則,符合對市場需求的坪數組合,細心的量體配置,構成符合當代中產住宅的產品提供,創造共享、共好、共榮、共學的聚落,貢獻卓著。
2.超級巨量的住宅社區,在面對單一道路的限制下,能留下非常自然的景觀綠地來緩衝交通衝擊,並積極塑造多元的室內外生活空間,是一個非常有適宜且優質的住宅社區,維持每一戶型單元的生活形塑,處理非常細膩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