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資料:
1.基地位置: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308巷與吳興街600巷
2.投資興建:達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3.規劃設計: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4.使用分區:第三種住宅區
5.法定建蔽率:45%
6.法定容積率:225%
7.基地面積:1,509㎡(456.47坪)
8.層數:地上13層、地下4層
9.戶數:1幢,1棟,72戶
10.格局規劃:二房(20.51~20.58坪)
11.構造:RC造筋混凝土造
12.停車位:78席(法定48席,自設30席)
13.機車位:65席(法定58席,自設7席)
14.車位類別:平面式坡道
15.公設比:32.9%
二、簡介及規劃設計特色
─設立舊市區新地標,延伸山景綠帶街道景觀
基地周邊為老舊市區,街景多為老舊的建築,本案鄰近社區幹道,故將臨道路側之擋土牆將加以綠化,同時提供有設計感的牆面,用以創造良好的街道景觀,而在綠色的擋牆之上為建築量體,運用簡潔的造型創造出有質感的建築物,藉此提升周邊環境的品質,進而帶動本區的都市更新。
三、基地環境規劃
─降低土方開挖,順應地形變化
本案為減少對於地形的改變,在本案基地高差近5M的變化之下,將地面層拉高以降低開挖量,與西側的地形順平,將保護區的綠帶引入,如此以減少於地形的改變,並讓綠帶能夠延伸至後方的景觀花園,使之與大自然連成一氣,而在頂樓的屋頂花園可遠眺信義區的Taipei101,可提供居民身處都會卻也能同時擁抱大自然的感受。
四、建築美學創意設計
─生命建築.大地藝術
在以大自然為背景之下,運用簡單的幾何石材造型形成建築物的框架,而建築量體採用深磚來降低建築的量體感,讓建築如同大地藝術般的屹立於自然之中,陽台的部分採用褐色金屬隔柵,來點綴自然溫潤的感覺,讓建築雖然融入於自然卻又像藝術品坐落在大地之上。
五、都市環境及都市景觀之配合
─綠色都市角落.提升街道的質感
(一)建築與臨棟還有街道預留適當距離,並以大量植栽來做為緩衝,形成綠色的都市角落。
(二)本案為街道提供了一個綠化的邊界,同時將原本生硬的擋土牆規劃為具有造型的石材牆面,用以提升街道的質感。
▲建築形式與地方文化特色融合
六、都市交通及環境衝擊改善措施
─基地周邊交通改善措施
針對基地開發之交通改善措施,最主要影響點位於基地之車輛出入口處,為提升基地停車場運作效能與安全性,將設置相關交通安全設施,以維護人車進出之安全。本案基地僅一面臨路,停車場出入口規劃於東側寬度8公尺吳興街600巷。
(一)交通改善設計原則
本案基地交通改善除著重於本身動線之順暢處理,更考量應避免影響外部道路之交通順暢,相關設計係考量以下原則:
1.透過向內退縮空間加大車輛進出之緩衝空間及視距
本案規劃於車輛出入口處,利用內部退縮空間,規劃適當緩衝空間及視距,以利於提升人車通行時之安全性。
2.各運具停車空間儘量獨立及有效區隔
本案考量將汽、機車停車空間區隔,以提升使用安全性,規劃將機車停車空間集中於地下一層,汽車停車空間集中於地下二至四層。
(二)停車場出入口規劃
1.停車場出入口選址:本案基地僅東面臨路(寬度8公尺之吳興街600巷),且臨路面緊排水溝用地,受限於可使用空間,僅基地東南側可供規劃停車場出入口。
2.車輛進出動線單純:本案停車場出入口規劃為汽、機車共用,出入口破口寬度為7.7公尺(含1.5公尺人行道),進入基地後機車集中停放於地下一層,汽車透過坡道進入地下二至四層。
3.停車場安全設施:本案為提高停車場出口處人車進出安全,進出口處車道高度將與現有鋪面順平,另於車道進出口設置警示燈,燈光照明除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辦理外,在進出口及車道間,加強燈光照明,各層進出車道加鋪止滑材料及設置警示燈、圓凸鏡設施,以提供駕駛者安全環境。此外本停車場將依據法規設置消防灑水頭與手持式滅火器,以預防意外事故發生。
綜合考量進出停車場之人車安全,共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1)於停車場出入口設置警示燈,提醒行人及車輛能提高警覺。
(2)車道視線不良處加設圓凸鏡,提供進出車輛掌握來車狀況。
(3)燈光照明除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辦理外,在出入口及上下車道間加強燈光照明。
(4)本停車場擬使用停車輪擋設施,安裝於牆壁前,防止車輛停放時造成碰撞。
(5)停車場內部擬設置角形柱反光防撞條,設置於停車場內各梁柱角,可減輕車輛不慎碰撞結構物之刮傷程度,也可適度保護結構體。
(6)為維護人車進出及停車之安全,於場內配置監視系統,並於適當位置設置攝影機,由控制室隨時監看全場狀況,以防止危害安全情事發生。
(三)停車場出入口動線與管制措施
本案停車場出入口將車道與人行道以不同鋪面區隔,另針對停車場出入口檢討進出軌跡、內部停等空間及相關進出管制措施:
1.車輛進出軌跡檢討:本案利用AutoTurn軟體模擬停車場出入口最大車輛進出基地之行車軌跡,確保基地車輛進出無虞。
2.先進後出管制:本案基地內部設置管制紅綠燈,並於停車場出入口設置感應裝置,進場車輛感應啟動管制燈號,離場車輛須於基地內部停等,採先進後出原則管制動線,避免影響外部交通。
3.內部停等空間檢討:本案停車場管制點設置於基地內部,規劃足夠停等空間,由管制點至路緣距離約14公尺,若以每輛車長度6公尺計算,約可供2輛車停等;由管制點至地下一層坡道口距離約21公尺,約可供3部車輛停等。
本案於尖峰小時最大進場汽車數為昏峰14車次,假設車輛抵達為均勻分布,平均約4-5分鐘抵達1輛汽車,同時段之離場汽車數為4車次,約15分鐘離場1輛汽車,內部停等空間足供使用。
(四)大眾運輸鼓勵計畫
本案提出大眾運輸鼓勵措施,以培養民眾使用之習慣降低私人運具比例,除可節能減碳外,亦對社區人行環境更為有利,有關本案提出之大眾運輸鼓勵措施如下:
1.建議管委會印製相關基地周邊大眾運輸場站位置資訊與路線圖,張貼於社區佈告欄與管理員室等適當地點,提供基地住戶大眾運輸資訊與導引。
2.將大眾運輸相關資訊公佈於社區網站,以方便住戶查詢,並加強宣導住戶使用大眾運輸及副大眾運輸系統。
(五)停車空間佈設與配置
本案基地設置汽車位78席(法定48席,自設30席),機車65席(法定58席,自設7席)。各停車場樓層之數量配置,相關地下層停車空間佈設與車輛行駛動線(地下一層)(地下二至地下四層)。
▲3D:一樓大廳、交誼廳、健身房室
七、土地使用分區說明規劃
─基地屬第三種住宅用地
法定建蔽率45%、法定容積率225%。
容移後容積為314.99%,為法定容積的1.4倍。
適用「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
▲3D:屋頂多功能室
八、建築美學建築量體與環境融合
─融入地形.規劃藝術擋牆形成都市視覺焦點
1.本案為減少對於地形的改變,在本案基地高差近5M的變化之下,將地面層拉高以降低開挖量,與西側的地形順平,將保護區的綠帶引入,如此以減少對於地形的改變,並讓綠帶能夠延伸至後方的景觀花園,可提供居民身處都會卻也能同時擁抱大自然的感受。
2.本案位於T字路口,故規劃藝術擋牆作為都市中的視覺焦點,提升整體周邊環境的質感。
3.在以大自然為背景之下,運用簡單的幾何石材造型形成建築物的框架,而建築量體採用深磚來降低建築的量體感,讓建築如同大地藝術般的屹立於自然之中,陽台的部分採用褐色金屬隔柵,來點綴自然溫潤的感覺,讓建築雖然融入於自然卻又像藝術品坐落在大地之上。
九、建築美學色彩材質
1.造型採用淺色框架與深色建築量體搭配,使視覺上較細長,降低量體對於週邊都市的視覺衝擊。
2.建築量體上搭配金屬隔柵與玻璃欄杆來增加立面的豐富性,創造簡潔美觀的視覺效果。
3.地面層以造型石材來形成美觀的沿街面,提升周邊的都市的景觀。
▲屋頂花園景觀-遠眺台北101大樓
本案建築量體配置於接近基地東側處,基地高差約超過五米,為減少開挖量,建築地面層為順應地形而抬高,與西側地形銜接,並於該側留設庭園用以延續保護區的自然景觀與綠化。
本案停車空間設置於B1F~B4F,地下一~三層為汽車停車空間,地下四層規劃為防空避難室兼汽車停車空間。本案法定停車依「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之第86-1條停車空間、裝卸位檢討,檢討如下:
汽車:5740.25/120=47.83……48台,實設78台>48台。
機車:5710/100=57.4……58台,實設65台>58台。
(四)本案無障礙通道由B1進入,車道與人行入口整併為7M寬的入口,5.5M雙車道,1.5M人行通道,從道路到停車場門廳處全面順平且坡度小於1:12,進入停車場門廳後可到達無障礙電梯通達各樓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