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8月初表示,從陸續公布的數據看來,國際經濟景氣已經步入熊市,台灣也難置身事外。他強調,如果不同產業的老闆都「異口同聲」地修正看法,顯示大環境狀況「不妙」,也不知道將延續多久。上面的說法,發生在8月初,那時的大盤加權股價指數,已經從馬英九520宣誓就任總統的9309點,跌了2300多點,行情進入了所謂「W底」、「三重底」的掙扎,技術線型清楚的告訴投資人,行情會在6809~7368點之間進行橫盤震盪整理,而這個論調也被廣泛討論著。
#@1@#然而,人算總不如天算,8月中旬爆出前總統陳水扁的洗錢弊案,外資二話不說開始拚命賣股票,這場貽笑國際的醜聞事件,碰上了美國經濟表現依舊不景氣,全球大環境的惡劣,美國的資金贖回潮,引爆外資在亞洲、新興市場大量賣出持股,收回現金。而其中,台股因為加上了政治上的紛擾,下挫幅度當然「領先全亞洲」。9月一開始,台股10年線跌破了,20年線也破了,投資人心碎了,結果馬英九總統首度坦承,「633」拚經濟的政見將跳票!而且,這張競選支票在他第1任總統卸任前很難達到,他說:「今年經濟成長能有4.6%,就不錯了。」如果他能夠當2任總統,「希望能在2016年達到經濟成長6%、國民所得3萬美元、失業率3%以下的『633』目標。」顯示馬總統對未來4年的國內經濟看法悲觀。馬總統很「坦白」的說出了現在經濟面臨的實際狀況讓大家知道,於是,股市崩跌了,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面對股市崩跌還是出面信心喊話,他說:「匯率確實有所波動,但一直都在政府掌握範圍,台灣經濟狀況還良好,預期應該不會有第2次亞洲金融風暴的疑慮。」經建會主委陳添枝也趕緊出面解釋,馬蕭的633政見,國民平均所得3萬元是2016年達成,失業率降到3%則是4年內完成。另外,經濟成長率6%,行政團隊的解讀是「平均6%」,也希望4年內能達成。
#@1@#股市主管機關的金管會主委陳樹也表示:「台股重挫主要受到國際整體大環境不佳影響,外資匯出是全球資金調度,非僅止於台灣,韓國、泰國等亞洲國家外資匯出比例更高。」馬英九已經坦承了經濟景氣表現不佳,在經濟舞台上他竟然扮起了「黑臉」;邱正雄、陳樹則在為經濟表現不佳而緩頰,並且幫股市打強心針,他們則是在唱「白臉」。儘管如此,台股依舊是下挫,而且是重挫。馬英九總統說是因為國際經濟表現不佳,導致台灣經濟也很難成長,這樣的說法對嗎?其實,從國際上各種研究報告來分析,馬英九是相當老實的,「只不過,有時候總統不應該這麼老實,民眾要的是一個『信心』,馬英九的老實,讓民眾對於經濟展望失掉了信心。」一位投信高層私下這麼表示。
#@1@#根據最新Russell Investments(羅素投資集團)的亞洲市場投資氣壓報告中指出,到8月中旬,MSCI日本外亞洲地區指數重挫27%,跌幅較S&P 500的12%和除美國外已開發市場的19%都來得多。報告認為,在未來幾個月中,全球股市也將持續波動,所以,儘管目前亞洲股市在重挫之後已屬合理,但與全球其他地區相較仍顯昂貴,「短期內不適合大幅加碼」。渣打銀行亞洲區總經濟師關家明也表示:「市場對美國經濟過於樂觀,認為今年年底就會落底,但美國有消費、借貸過度的問題,最壞的情況還沒開始,預期美國明年可能會因為出現負成長而必須採取降息手段,美元也將受到壓力。」然而,對於歐、美、日全球三大經濟體的表現,關家明仍是看好美國。而亞洲貨幣趨勢方面,由於中國、香港、台灣通膨都已見頂,各國央行應該不會太快降息,而採取強硬的貨幣政策,在亞洲地區,他比較看好的國家則為香港和印尼。 渣打銀行看好香港的經濟發展環境,但是,香港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說:「各國政府先後出手救市,反映全球性金融危機仍未解除。」因此呼籲市場要做好心理準備。瑞士聯合銀行集團(UBS)在9月初,也發表1份全球經濟研究報告,在台灣景氣部分,預測接下來2~3季內,台灣消費情況仍會疲弱,需等到2009年下半年才有望重新回溫,想要再回到1990年代消費年成長7.8%的榮景相當不容易,但2009年下半年還是有機會接近3%,2008年年底則約1.1%。
#@1@#不論是台灣政府或是亞洲國家的財政單位或經濟研究機構,對於接下來景氣表現其實都不太樂觀,在經濟壓力的前提下,台股跌破技術線型支撐,當然不讓人意外。就技術面而言,永豐投信認為,台股籌碼面已沉澱得相對穩定,技術線型如9周KD值、9月KD值加速向下探底,指數觸抵10年趨勢線,再跌空間有限,目前需要時間持續消化利空,預期將維持震盪整理、跌深反彈格局。元大投信表示,10年線跌破具有3項警訊:1.投資人信心潰散,2.融資追繳壓力大增,3.下檔無支撐,未來台股整理時間將進一步拉長。建議投資人應保守因應,宜提高現金部位,待國際股市如美股、中國股市、韓股等回穩,以及融資斷頭賣壓減輕後,再分批介入。在未來台股處於弱勢整理的格局下,建議投資人要提升「停損、停利」觀念,增加現金比重,待後市股市回穩後,以利逢低介入。
#@1@#趨勢都知道之後,選股當然就很重要,根據過去經驗,通常一個產業很難帶動連續稱霸2次多頭市場,反過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當過兵的人也都知道,砲彈發射的時候,「彈著點」很難會持續落在同一個坑洞上,秉持著這種「彈坑理論」分析,下次會成為股市主流的產業,應該就不會是近年已經被市場炒熱過的相關產業,因此,領導美國股市上一次多頭市場的2大產業:金融與能源,已經不可能成為下一次多頭市場形成的背後推手了,可以將這2個產業從名單上移除。 而台灣的主流股也大致會跟著美股或國際產業趨勢一起變化,所以,要看台股下個階段的主流會是什麼產業架構,要先看看美國未來的主流股會是哪些?根據美國《MarketWatch》雜誌對於下一個主流產業做過縝密的研究與分析之後,得到一個結論,下一輪多頭市場的領導者,將會以1.消費品行業(consumer staples)、2.傳產(industrials)、3.原物料(materials)為主。《MarketWatch》這種論調的觀點是,根據數據顯示,上一次消費品產業領導多頭市場的時間是在1980年晚期。而且就在上一輪多頭市場中,消費品產業表現是10大產業中最為遜色的。若從更遠一點的1970年代來看,工業類股在當時是股市多頭中的領先者,但是在上一輪多頭市場中,工業類股的表現在10大產業類別中卻僅排名第5。「同樣的,原物料類股自從1970年代早期以來,從來不是什麼主導多頭的產業,而且在上一次的多頭市場中,它在10大產業中的排名只有第3。」
#@1@#消費品行業(consumer staples)包括飲料、食品、藥品、3C電子、通路商、地產等,其實,巴菲特已經開始布局這個區塊的投資標的。巴菲特最近在次貸危機後大規模買入股票160多億美元。他趁銀行業低迷時買進富國銀行近30億美元持股,也買進美國合眾銀行(US Bancorp)14億美元,還買入歐洲最大的食品商卡夫股票41億美元,同時買進歐洲最大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股票0.76億美元,還有法國最大藥廠賽諾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14億美元;此外,巴菲特還大規模買入鐵路公司柏靈頓北方聖大非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47億美元。巴菲特的做法,則告訴我們在通貨膨脹背景下,可以重點關注4大行業:銀行業、食品等消費品業、醫藥業以及交通運輸行業。這是美國財經媒體挑選的下一波多頭市場必須注意的焦點族群,在台灣市場該如何關注呢?花旗環球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谷月涵在新出爐的報告中指出,新台幣匯率貶值不利股市表現,今年上市櫃公司可能都將面臨獲利衰退的現象,特別是鋼鐵、百貨零售和資產族群受創最深,而電子下游廠商因匯兌收益回沖關係,下游的NB零組件和PC系統業者較具抗跌特性,這樣的觀點是以今年底前的趨勢發展來分析。台股實際的表現,則還是必須要看美股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