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不休的台灣股市,在新政府端不出新的經濟「牛肉」,又逢美國次貸風暴餘波蕩漾,全球各國無不擔心,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宣布破產,並不是壓垮美國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深怕還有未爆彈。
#@1@#當股市找不到谷底,就沒有觸底反彈的機會,同樣的,在泡沫化疑慮中,景氣急凍5個月的台灣房地產,928以後的房市將如何走?包括永慶房屋總經理葉凌棋、住商不動產總經理陳錫琮,以及台灣房屋首席總經理彭培業等房仲業3巨頭,針對市場敏感度高的中古屋市場的量、價表現,在接受《理財周刊》訪問時都表示,目前空頭氣焰明顯壓過多頭,房價下修幅度10~15%不等,但對後市並不悲觀的他們也認為,房市並沒有大跌的可能,他們並建議,趁著賣方房價防線鬆動時,仍可挑選抗跌、保值的產品。以下是訪談紀要。《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為『問』):代表下半年房市景氣的928檔期,建商臨時縮手,從預推1569億元,減為1165億元,建商不敢偏多,對應張金鶚教授在4月所提的「泡沫論」,房市似乎真的由多翻空,就中古市場今年的成交量來看,景氣真的提前入冬嗎?葉凌棋答(以下簡稱為「葉」):這波房地產景氣從2003年SARS過後,已經走了5年的多頭行情,在去年下半年的確已經有景氣反轉的跡象,雖然今年年初加演選舉慶祝行情,多走幾個月的多頭,但是面對全球經濟景氣的衰退,房地產市場終究回到市場供需基本面。在房價高漲,民眾實質所得衰退的情況下,房價在3月見高點後,已經逐月下滑,8月份大台北地區住宅均價26.6萬元,已經較3月的高點31.5萬元下跌15%,回到去年的水準(圖1)。雖然現階段房市處於下修階段,不過,這是正常的房地產景氣循環,我個人認為,並不需要過於悲觀。
#@1@#陳錫琮答(以下簡稱為「陳」):從住商不動產全省近3百家加盟店每月的平均成交量來看,6~8月較520馬總統就任前的1~5月相比,市場買氣明顯下滑約25%,不過,賣方願意讓價的平均幅度約5%上下。房市走了5年的多頭,價格與成交盤整本來就是市場常態,放眼下半年,我認為,價格與成交量不至於暴跌,加上年底結婚潮的自住購屋需求,市場應該會逐漸恢復基本面。彭培業答(以下簡稱為「彭」):我認為,從買賣交易件數和交易量來看,從5月下旬後,平均每個月往下探10%,9月初較5月,大台北交易量銳減了40~50%,中南部也有30~40%以上。不過,9月至今,買方買氣稍稍有上來,成交件數稍有回升。問:依據你們在房仲業20多年的經歷來看,台灣房市已正式步入空頭了嗎?彭:如果說這波房地產開始邁入熊市,我看法沒這麼悲觀。首先從法拍屋拍定率觀察,1999年921地震,當時法拍屋第1、2拍的拍定率不到1成,甚至到第3、第4拍都沒人要,但現在第1、2拍的拍定率約2成左右,是稍微有點冷清,但還不至於泡沫。此外,其他4項檢驗房產泡沫化的指標,包括 小套房是否出現量大、賣不出去現象; 豪宅市場是否出現交易停頓、搶脫手等急凍現象; 是否有不利房地產的政府政策; 餘屋量的規模。我認為,上述5大指標衡量,只要經濟不崩盤,房價就不會有太大的跌幅。
#@1@#葉:全球的房地產市場走了3~8年的多頭,在去年美國次貸問題產生後,歐洲、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台灣、香港及大陸的房價無一倖免,目前房地產市場已經正式步入空頭是可以確定的。不過,依據過去的經驗,房價如果跌過了頭,直接影響到的就是金融機構,由於這幾年來一般房貸的成數都在7、8成以上,只要房價下跌超過3成左右,金融機構就會直接感受到危機,因此不至於放手讓房價下跌太多。而且根據過去幾波房地產景氣波動的經驗,房價頂多自高點回檔20~35%左右就會止跌,例如2001年台灣出現第1次經濟負成長時,當時房價在下跌了30%後就止跌了,而且之後的高點都會突破前一波的高點。至於這波房地產的空頭什麼時候才會止跌,我認為要等到全球的景氣,尤其是美國的經濟止穩了後,這波全球房市的空頭才有機會止穩。陳:這一波房市多頭波段延續5年,創下最長的紀錄,房價出現盤整本來就是自由市場機制下的正常反應,且相對於過去3大波段的漲幅(圖2),這波漲幅並不是最猛,在沒有重大利空下,應該是呈現逐步盤整,有助於房地產市場的正常化。
#@1@#問:全省的房仲門市店超過5千家,猶如螞蟻雄兵,最能感受預售市場的冷熱,目前預售市場情況如何?彭:預售市場現在都推得相當辛苦,過去預售屋房價是拉抬周邊中古屋房價的觀察指標,但是,最近預售屋整體開價都開始往下修正,但好地段的預售屋價格,挾著地段優勢開價仍是高掛。房地產已經擺脫過去齊漲齊跌的現象,隨著政府重大工程的利多,不斷施工和發酵,有些地段即使景氣有反轉的疑慮,但是,這些地方有捷運、地段、生活機能等利多支撐,房價仍是居高不下。陳:北部地區由於漲幅已高,許多區域的價格高不可攀,上漲動能有限,但是北部精華區域(如台北市的大安、信義、中正),雖上漲動能不大,但這些區域相對抗跌,未來房市轉強,這些區域更是漲價的領頭羊。中部地區以台中為中心,過去1年表現亮眼,但在台商鮭魚潮回流與大陸購屋團落空之後,推案量也急速冷凍,落差相當大,但因中國大陸對於企業的緊縮,許多台商紛紛重新回台設廠,也帶動了中部地區工業區的發展,勢必對地方房地產市場產生結構性的正面影響。而高雄地區在近幾年定位為海洋城市,成功將過去晦暗的工業城轉型為充滿活力的商業城,再加上鴻海打算在高雄設廠,對於引進外地就業與消費人口有相當大的幫助。
#@1@#問:面對房市走空,有人建議「有殼蝸牛」先脫殼,保留現金在手上,等房價跌下來後,再以便宜價格買進自住房子,大家的看法為何?葉:如果房子是自住,也沒有貸款壓力,那就不用管房價的漲跌,不需要急著賣;但如果取得成本較高,且又有貸款壓力的話,就可考量,如果現階段先把房子賣掉,等2、3年後房價較低時再買回的話,是不是可以省掉一些房貸利息與房價下跌的損失。陳:這一波市場的確出現將原有房子高價出售,抱著現金先租屋,等待房價回檔再進場的「脫殼族」,但這些人多為年輕、高收入,對於房地產沒有那麼執著的小夫妻,希望在高價時能夠獲利了結賺進房價價差。但現在房地產市場渾沌未明,想要這麼作必須要考量賣掉房子之後,不論是租屋或是回家暫住,費用均不應該高於過去支付房貸的費用。另有鑒於銀行對於房地產的政策將益趨保守,未來買屋必須準備較多的自備款,想當脫殼族除了有賣掉房子的勇氣,還要有持續儲蓄的毅力,才能在價格修正後,買到自己理想小巢。
#@1@#問:股市有「危機入市」的觀念,在928檔期,你會建議民眾買房嗎?彭:目前房市盤整,房價進入修正期,許多投資客退場,但有自住需求的買方並未受到明顯影響,這個時候反而是進場購屋的好時機,除了有較大的議價空間,跌價風險也大大降低。房地產終究要回到供需的基本面,在這個階段建議消費者,自住型的買方可以在這個時候放心進場,依循以下3點進場購屋: 選擇交通便利的優質地段。 避開推案量大的區域。 依照自身付款能力(自備款)、還款能力(貸款額度)選擇適合的房屋。葉:目前房價已經自高點回檔1~2成,自住型的買方,或是中長期的投資人,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會是危機入市的好時機,在大家信心不足,景氣不佳時,反而比較容易撿到好東西,因此應該多看、多比較,大膽的出價,就有機會以B級的價錢,買到A級地段的好房子。陳:不論買屋或賣屋,我都認為應出於自身的財務與人生規劃。在買屋上,預算充足者仍以3大都會區的市中心為主,明星學區(圖3)相對保值;如果預算有限,可以前進重劃區或是重大交通建設通過的區域,以時間去換漲幅。
#@1@#問:買房就像買股票一樣,都怕買在高點,或想買在低點,如果就保值及抗跌的角度思考,會建議哪些區域的房子是可以大膽搶進,也不怕套在高點?葉:購買不動產,地段是最主要考量的因素,近年來捷運站周邊、明星學區及重劃區都是熱門的購屋地點,不過並不是只要和捷運站或重劃區沾上邊都可以買,應該要把握下面的原則:捷運站的話,一定要找已通車,或是2、3年內會通車的地方;而重劃區的話,要找目前重劃區內興建中或已興建的區域已經達到5成左右的地區,也就是已具備基本活動機能的地方,才值得進場(表1)。彭:現階段有需要購屋的首購族,仍然可以進場,未來房價並非齊漲齊跌的現象,而是漲跌互見,因此要挑選重大工程建設的周邊,享受增值的潛力,另外,要特別提醒購屋人,千萬別在一流地段買到二流產品,要買附加價值高的產品跟區位,也就是同樣的價格在不同區域選擇,最好是選擇有捷運、公園、綠地的房子。除此之外,政府投注重大工程建設的地區,房價絕對不會寂寞,因此像雙子星大樓、南港經貿園區、新莊副都心、新店裕隆案、竹科、中科、高雄美術館等地的房價,未來還是看好(表2)。陳:在這個通膨時代,加上銀行利率偏低,許多人還是習慣以不動產做為投資標的,在此時進場,如以投資型做為主要考量,建議以保守為先,物件首選為出租給設籍、學生、上班族的套房產品,但是物件本身條件要好,最好是位於商圈、學區、大學城周邊的產品為首選,如果該產品在出售時仍有房客,在租金合理與房客繳租正常的前提下,是這波最適合進場的安全產品(表3)。
#@1@#假設A和B都在年初以1000萬元買進1間房子,自備款同樣是250萬元,貸款750萬元,貸款利率都是3.3%,貸款期限都是20年:情況1假設A持續持有房子不賣掉,則750萬元的貸款20年下來共要付給銀行1026萬元,所以A買房子的總成本是250+1026=1276萬元情況2假設B在現在房價下跌10%時把房子賣掉,等2年後房價下跌30%後再買進(房屋總價變成700萬元),而這2年期間改用租屋的方式,每月房租2萬元,則B賣掉房子的損失為100萬元(1000萬元×10%),因為原本250萬元的頭期款已經損失了100萬元,因此2年後B買回房子的頭期款是150萬元,變成要貸款550萬元,20年貸款期間共要付出給銀行752萬元,而2年付出的房租為48萬元,所以B買房子的總成本是150+100+752+48=1050萬元結論由A和B的例子可以看到,A和B同樣都能擁有當初買進的房子,但是,A所付出的總成本是1276萬元,但是B只付出1050萬元,相差了226萬元,因此,有殼蝸牛是可以考慮先脫殼,等房價跌深時再買回。1276-1050=22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