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知道,不只個人、公司會破產,國家也是會破產的!冰島小國寡民,人口30萬,其銀行體系債務居然高達冰島總生產毛額9倍以上。現在我們也知道,貨幣不只是「面紗」!將產業面與金融面適度切分,也許就像將傳宗接代與性愛適度的切分是有益的。但像當代華爾街那些聰明過頭的Whiz Kids,將各種負債透過層層包裝而變成可販售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說法是將債務的風險分攤轉移,但實務上等於是將利潤留在投資銀行裡,將分紅落在執行長集團口袋,而將債務留給投資的自然人、法人甚至國家去背負。這樣由過度貪婪擴張的虛擬經濟泡沫,終於回頭反噬了完全無辜的實體經濟。誰能再說貨幣只是「面紗」?更可怕的是,這一切以自由市場為名的金融資本主義擴張,也在全球的大學學術機構相關系所中,以「財務工程」、「金融創新」等旗幟,大肆宣揚了10年。這些機構極力推崇的金融「Power Houses」,無一例外地,都在這波金融海嘯中崩頹。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本人就出身這些「Power Houses」之一的執行長,由他來草擬的「救市方案」,難怪美國眾議院遲疑難以接受。
#@1@#產業的創新通常會聯結上科技與實體資本財的投資,有一定的成本與「物理條件」限制。可華爾街投資銀行的「金童」當其貪婪野心尋得「偉大」時機時,其「財務工程」與「金融創新」幾乎沒有任何成本與「物理條件」的限制。他們至少「創新」出62兆美元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而投資銀行槓桿倍數高達30倍,就連一向較保守的歐洲商業銀行存放比也高達130%以上。「金童」的惟一局限是其狂野與貪婪,而其惟一成本是道德風險。只是「金童」們的貪婪永無止境,而道德風險現在看起來是由國家與全民買單,他們的鉅額獲利則早已安全落入個人口袋。據聞美國雷曼兄弟去年春天曾找上富邦金,提出雙方策略聯盟,共同發展大中華市場。幸好最後一刻富邦金內部重要決策人士投下關鍵反對票,理由是雷曼兄弟這種投資銀行,財務槓桿高達30倍,「經營模式風險實在太高了!」雷曼執行長傅德(Dick Fuld)姿態高傲,富邦金與其交手過程中,也深感「此人私心太重,幾乎想把公司占為己有。」台灣有金控大老闆,特別以這次金融海嘯故事講給自己女兒聽,要她引以為戒。我們小老百姓,對高財務槓桿的風險,更應知道怎樣自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