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初便可陸續到北埔和新埔品嘗好吃的柿餅,抓住新埔義民節的尾巴。每到秋天,就是柿子紅了的季節,柿農從十月初就開始忙著採收柿子,準備做出甜美可口的柿餅。新竹北埔、新埔栽種柿子已有上百年歷史,不論是石柿子或牛心柿,都有香甜的果肉和極佳的口感,此時到北埔和新埔都看得到。新埔許多三合院人家更在房子後面山丘種柿子,十月採收後就在前院曬柿餅,旱坑里一帶尤其是日曬柿餅最集中的地方,很多攝影愛好者都來此獵取金秋曬柿的畫面。製作柿餅得「看天吃飯」。北埔、新埔因為擁有得天獨厚的丘陵地形,且三面環山,一面向海,加上秋陽及每年霜降後颳起的、著名的「九降風」(即強勁、乾冷的東北季風),種種條件搭配下,才有利於柿餅的製作。經過挑選的新鮮柿子,必須洗淨、修蒂、削皮,再置於網架上日曬、風乾,接著壓捏、人工乾燥以去除柿果內的水分;再經過連續七天的自然日曬、風乾後,加以烘焙,如此才能做出遠近馳名的北埔及新埔柿餅,享受秋收的好滋味!金黃色的柿餅,若再進一步乾燥、去除水分,就會變成柿乾。將柿乾存放於攝氏零下七至十三度、密封冷凍約六到八個月後,會由內往外釋出葡萄糖,在柿乾表面自然生成白色粉末狀的葡萄糖結晶體,一般稱為「柿霜」。柿霜可用來泡成柿霜茶或燉雞湯,健肺潤喉,是適合養生的好味道。新埔鎮還有一處歷史最久、香火鼎盛的義民廟──枋寮褒忠亭義民廟。建於清乾隆年間(一七八八年),主祀義民爺,被認為是全臺義民廟的總壇。每年農曆七月二十日開始,桃園、新竹地區的十五大庄會輪流主辦為期二個月的新埔義民節,百年來一直是桃竹地區客家人的重大祭典活動。從新埔開車約半小時,即可到內灣老街,造訪臺鐵內灣支線的內灣車站、內灣戲院、內灣吊橋,以及知名漫畫家劉興欽博物館,親切的阿三哥與大嬸婆,勾起許多人的兒時回憶。這裡還有美味的野薑花肉粽、紫玉菜包、客家粄條、客家麻糬、擂茶冰沙等特色美食。除了新埔的柿餅,北埔的柿餅也很知名,尤其是石柿餅。北埔在清代曾是北臺灣最大的隘墾區,至今仍有著北埔客家人移民開墾及兩次血淚抗日的重要史蹟。北埔老街短短一百公尺內從國家一級古蹟的金廣福、天水堂,到縣定古蹟的北埔慈天宮、姜阿新宅、姜氏家廟等,充滿濃濃歷史風味。北埔另一知名美食擂茶,是早期客家人日常生活的主食之一,也是招待賓客的茶點,過去許多客家先民來臺時,都帶著擂缽、擂棍一起過來。目前在臺北、桃園、新竹、美濃、花蓮等地的客家庄,依然保有這種飲食文化。客家話中,「擂」有研磨的意思,擂茶指的是研磨過的茶,最早是用生茶、生薑、生米研磨,又稱為「三生茶」;現在大多以綠茶、白芝麻、黑芝麻、花生、山藥、葵瓜子仁、松子仁等原料研磨,口感極佳,香味四溢。探訪客家歷史和文化後,還可以前往位於峨眉鄉的峨眉湖,峨眉湖即大埔水庫,湖旁有尊彌勒大佛,早上來這裡走走環湖步道,舒爽宜人。若在春季前來還看得到鷺鷥,冬天則有鸕鶿,是賞候鳥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