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50歲以後的父親節,可能收到的是遠方兒女的幾封簡訊,或是有些從國外郵寄回來的禮物,但他們可能不再像從前圍繞在身邊...這群後50歲的父親,該怎麼過一個快樂的父親節呢?商場上縱橫多年,當財富與成就已經成為人生的冠冕,下一步該怎麼走?未來的人生該怎麼活?這問題逐漸放大,成為許多成功人士的人生大問題。五十歲以前的重心在家庭,重視的是家庭與事業的責任,往往忽略了自我需求,但過了五十歲以後,他們的生活重心逐漸移往「成就感與歸屬感」的需求層級,重視的是「自我價值提升」與「群體認同」。永遠不嫌晚的美好人生 銀群族富豪群聚成全球趨勢專家指出,五十歲後的人生下半場,透過朋友的支持系統,成為人生路上志趣相伴的「銀群」,才是走出美麗人生的關鍵。巴菲特與比爾蓋茲共同從事慈善活動就是最好的例子。銀群族的出現,是全球共同的普世現象,從已開發國家的經驗來看,當財富累積不再是這些全球富豪的生活重心時,他們會把人生重心聚焦在朋友身上,而透過朋友的分享、反饋、陪伴,他們能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更不同以往,且更加豐富精彩的價值。缺乏朋友支持 退休後憂鬱症罹患風險多四成在台灣,許多參與「慈濟」、「法鼓山」或其他義工性質的宗教團體,也是一種典型的銀群族代表。他們開始從小我的付出,走向大我的關懷,透過行善來找到別人與自己對生命的認同。他們不為錢,也不為利;只為群聚時刻的一種參與、一種認同、一種肯定!摩根費里曼與傑克尼克遜主演的電影「一路玩到掛」,就是一部講述「銀群族」心路歷程的電影。兩個主角的人生堪稱典型,一個是從年輕到老都忙著賺大錢,根本沒有時間認真考慮自己要什麼;另一個則是歷經四十幾年婚姻、生兒育女、盡了該盡的各種責任義務之後,拿出自己「一生一定要做的事」清單,驚覺上面一片空白。所以兩個朋友萍水相逢,開始追逐一份立即寫下的築夢清單,訴說永遠不嫌晚的美好人生。上班的時候盼休假,對於退休後不必朝九晚五,能有大把的時間有著浪漫想像,但是所有的銀髮族都能如願以償,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嗎?根據英國智庫經濟事務研究所(Institute of Economic Affairs)的一項研究顯示,大部分英國人退休後,短期會覺得健康情況小幅提升,但若看中期與長期的狀況,大部分退休者的健康狀況都會持續的走下坡。研究結果顯示,退休會使罹患臨床憂鬱症的風險增加四成,身體出狀況的風險增加六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銀髮族的心理狀態,決定了他身體狀態的健康程度。社會心理專家林家泰指出,五十歲以前,處於事業打拚的階段,朋友多半在工作場域上結交,因此雖然感覺朋友很多,走往頻繁,但是當一個人面臨生涯轉換(最普遍的即為退休)時,朋友間共同的關心事項被抽離了,因此大部分的銀髮族將逐漸從朋友圈中淡出,也在此時會感受到疏離的心理感知。而子女此時正值人生打拚的時期,也許身處國外,也許工作繁重,也許正忙著照顧自己的小孩,也就未能對於父母生活圈與心理狀態的轉變做出適當的補償動作。那種每日生活的孤寂感,衝擊著一種新的出發,所以這時候的「同學會」、「姊妹淘」、「第二專長班」等群聚型的活動,也就順應著他們的心理需求,越來越蓬勃發展,反應熱烈。銀群族:我比以前更快樂了!朋友是人生最重要的支持系統之一,在人生各個階段,朋友功能不同,但都同樣重要。林家泰指出,「銀群族」的特性是事業有成,有錢有閒,因此在人生下半場的階段,重點在於如何找到對的伴「群聚」起來,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更有質感的選擇,讓生活型態產生更有樂趣的改變。交朋友不再為了談生意、做業績,這樣的朋友關係更單純也更自然。只要有一群朋友的陪伴,銀群族可以一起享受生活;一時興起,大夥開車二小時去吃一盤懷念好滋味的道地蚵仔煎,享受生活樂趣;時而也可以,一起投入公益與慈善的工作,從過去的歷練與高度,為社會創造更多的溫暖;更多的時候,這個群體可以一起體驗人生,讓接下來的每一天都能有更多的體驗,更多的驚喜。這樣的友情,更值得珍惜,也更能共譜精彩的回憶。當生活的重心開始移動時,活動性質與對象就開始不一樣了!男生開始與男生一起的活動,女生也愛與女生在一起,活動結構脫離了家庭與子女的必然規劃,時間也變得更率性!朋友住在一起,最開心!以前會覺得這樣似乎很自私,現在反而覺得這樣很自在、很快樂!因為「群聚效應」的緩步擴張現象,所以一起入車隊、一起登山、一起出國旅遊,甚至一起看房子、一起買車子,共同殺價、共同冒險、共同慶祝!這種倒轉年齡的社會現象,似乎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在「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其中賴清炎有一句經典的對白:「追求夢想時,你會忘記自己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