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一直以來給人的形象就是優雅、昂貴,似乎是社會中高階以上人士的代表配件之一,且在數位時代逐漸蓬勃的現今,當學生生涯結束後,還有多少人會持續提起筆書寫呢?但在台北市大安區的巷弄內有間民宅,卻吸引了許許多多對鋼筆慕名而來的同好們佇足,這裡就是「小品雅集鋼筆店」。
從彌補遺憾到鍾愛一生
談起為何會如此鍾愛鋼筆到決定開鋼筆店,小品雅集創辦人李台營認為,現在多數的鋼筆店經營者不見得懂鋼筆,而是將鋼筆當成一個純粹的「商品」,只在乎是否有獲利,也因此台灣現存的鋼筆專賣店越來越稀少,而其他有在賣鋼筆的文具店更不能被認定在鋼筆店的範疇中,因為他們的商品種類太多,經營者對於鋼筆的相關知識更是不夠熟稔。
在憶起與鋼筆相遇的開端時,李老闆說民國四、五十年左右,原子筆還沒在台灣誕生,當時的小學一、二年級生是使用鉛筆,到三年級以後就被規定要使用鋼筆,但那時他家境並不富裕,僅有當海軍的父親一份收入來源,卻要養一家六口,連過生日想吃顆蛋,媽媽都得偷偷帶著他走出眷村到馬路邊,無奈地說「吃完再回家」,怕被其他兄弟姊妹們看到,又得多生出幾顆分給他們。
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他人生中的第一支鋼筆是在一間菜市場的小攤販買的,當時賣鋼筆的攤商會先拿起鋼筆試寫後再拿去射臉盆、木頭,射完再試寫一次證明可以使用,且強調這個筆尖是不鏽鋼做的相當耐用,因為當時大部分人都生活困苦,堅固耐用絕對是買東西的首要條件,父母總是教育他有東西能用就好,管它好不好用,更不要提能否去文具店買一支較有品質的鋼筆了。
直到長大後,經濟條件好轉,就想買一支好一點的鋼筆,補償一下小時候的遺憾,但到了鋼筆店時,因為什麼也不懂,僅看中了一支外型喜歡的就買回家,就連筆尖粗細都沒特別了解,對於自己當時「外貌協會」的擇筆概念,李老闆自嘲的說,幸好當時買的是鋼筆,而不是藥品。即使如此,他對於鋼筆仍情有獨鍾,甚至當兵的時候,有個學長曾送過他一支鋼筆,雖然是壞的,仍保留至今。
到了民國八、九○年代左右,網路剛開始起飛,李老闆因緣際會在拍賣網站上看到有人在賣舊鋼筆,自己買著買著就與賣家熟識起來,逐漸地志同道合的人越來越多,因此成立了鋼筆俱樂部─「筆閣」,這便是小品雅集的前身。
(圖)小品雅集舉辦書寫比賽現場
以「服務」為經營之本
當初決定要開小品雅集時,李老闆完全沒有任何要賺錢的想法,只是單純的想頂個店面,來當作他經營餐廳之餘,偶爾在網路上經營鋼筆買賣的面交地點,並歡迎其他同好們來此一起交流。因此決定要開店之際,親友們其實很不看好前景。就連要租一間店面,房東聽到要開的是鋼筆店,還猶豫著是否要出租給他,擔心之後會收不到租金。經過十多個年頭後,小品成功地打出了揚名海內外的名氣,更創下非常優異的銷售業績。
從經營餐廳到跨足經營鋼筆店,雖然兩個領域完全不同,但李老闆認為做到「賓至如歸」這點理念是相同的,讓顧客感受到親切的服務相當重要,即便是對於服務相當吹毛求疵的顧客也能讓他們感到賓至如歸,李老闆相當有自信的說:「只要進入過小品雅集,必定留下深刻印象;只要想到買鋼筆,第一個選擇即是小品雅集。」正因為秉持顧客至上理念,李老闆特別注重小品雅集的服務,不論是否有在店裡消費,只要進到店內,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詢問,且即使拿著不是在小品雅集購買的鋼筆前來維修,基本上都是免費協助修理,李老闆笑著回答:「別人拿著他的鋼筆來讓我研究,我也感謝對方。」
至於小品雅集與其他現存鋼筆店最大的差異,李老闆認為他是因興趣使然而決定開店,所以他對於鋼筆的使用、好壞等知識,甚至是維修都有涉略;但多數現存鋼筆店其實都是上一代傳承下來的,而繼承者大多把鋼筆當商品,對於其相關知識反而不理解。另外,他提及在經營小品雅集的過程中,他始終秉持與顧客交流、相互學習的心態,自己也因此獲益良多,每天至少接觸十來位的客人,使他對於市場走向更加清楚,這也是其中的附加價值。
小品雅集經營十多年來,也成為另類的「台灣之光」。憑藉著「T.Y.Lee Pen Shop」的名聲,吸引許多國外顧客慕名而來購買鋼筆,李老闆自豪地說:「這就是因為台灣的服務是世界第一」。曾有位德國的飛行員踏遍世界各國的鋼筆店,但來到小品時,驚嘆地說:「小品真的是我去過這麼多間鋼筆店中,服務最好且價格最實惠的!」
(圖)書寫現場照_小品雅集提供
鋼筆應是「書寫」而非「炫富」
李老闆認為鋼筆的價值有四個面向:「收藏」、「寫好字」、「好學問」、「幫助別人」,收藏並不是只收藏昂貴的筆,而是收藏自己喜歡的筆;再者,有好筆更應該要學會寫好字,能被使用的筆才有意義,而不是單純成擺設;而所謂的幫助別人則是指能幫人代筆、教人寫字。李老闆認為,能使鋼筆達到這四個價值才是真玩家。
在小品雅集成立不久後,為了更加推廣鋼筆的書寫文化,開始每年都會舉辦書寫比賽,至今已有十一個年頭,這兩年則逐漸將重心從成人組轉至兒童組,李老闆說,因為他發現年齡越大,書寫的陋習會越根深柢固。為了鼓勵參賽,除了獲獎禮品外,更免費提供三百多支鋼筆給願意報名的學生,雖然每年至少要負擔數十萬的成本,但他相當豪邁地表示:「做這些都是為了推廣鋼筆的書寫文化。」
在訪談的過程中,李老闆一再的強調,鋼筆的重點應是以「書寫」為導向,而不是它的「品牌」、「售價」等外在因素,使鋼筆淪為「炫富」的工具,這是毫無意義的一件事,其實鋼筆並不像外行人以為的那麼昂貴,七十元左右就能買到一支,可深切地感受到他對於鋼筆的鍾愛。為何如此鍾愛鋼筆呢?李老闆認為,比起其他的筆種,鋼筆寫出來的字是有「生命」的,能隨著寫字的人呈現不同的樣貌,但原子筆寫出來的字就給人一種硬梆梆與冰冷的感覺。
此外,李老闆更發展了一套「學習如何在三十分鐘內將字寫好」的教導方式,不僅會定期開辦寫字課程,只要進到店內,隨時都能向他請教如何使用鋼筆將字寫好,這些服務毫不收取任何費用,這也是小品雅集最令顧客印象深刻的特點。
鋼筆的未來不會被數位時代改變
數位時代的興起,使書寫文化逐漸式微,但李老闆說鋼筆的衰退其實並不是在數位時代開始後,而是在更早之前,原子筆剛誕生時。任何產品在市場上都有所謂的生命週期,當時有百年歷史的鋼筆已處在成熟期階段,而市場上新出現的原子筆,主打特色就是比鋼筆方便許多,因此迅速的吸引大眾注意,也使鋼筆從成熟期進入衰退期。
雖然近幾年台灣開始重視所謂的軟實力,也促使文創產業興起,鋼筆圈因此得以再注入新血,但李老闆認為這不見得有助益,因為他始終強調推廣鋼筆應是要以「書寫」為導向,文字書寫才是發揚自己國家文化的根基,但現在為了提倡環保,世界各國都在推廣無紙化,而我們中文字是以象形構造為本,與國外字母拼音不同,中文字一旦少寫久而久之就會忘了怎麼寫,若一代不如一代時,中華文化還能繼續發揚下去嗎?
至於對未來的鋼筆產業走向是否看好呢?李老闆認為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自古以來看好的行業早有大企業、財團經營,根本輪不到一般人,但不被看好的產業卻不一定不賺錢,就像當初他要開小品雅集時也相當不被看好,但經過十多個年頭,小品成功地打出了知名度,創下非常好的銷售業績。他認為,其實鋼筆圈很小,世界各國的同好都會互相交流信息,小品的評價也是因此一傳十十傳百地這樣宣揚出去的,雖然這個圈子很小,但會一直持續下去,且現在接觸鋼筆的年齡層逐漸下降,因此他對於小品雅集的未來發展仍抱持著樂觀的態度。
小品雅集創辦人-李台營
餐廳「小品雅廚」老闆、「筆閣」鋼筆俱樂部共同創辦人
自25歲起收藏鋼筆,累積至今已有上萬支,有「鋼筆之父」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