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治為麗水畫派第二代掌門人,他表示,繪畫有傳承與蛻變關係,傳承是對傳統筆墨的守護,蛻變是對新時代新思想的迎合,作為一個藝術家不能只守成,還必須求變。
傳統水墨遇見當代媒材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走進陳正治《藝見當代》個展,山水不再是傳統的皴法皺褶,似幻似夢肌理自然呈現,這是「麗水畫派」清新唯美的最佳詮釋。
「麗水畫派」起源於麗水精舍,民國五十三年由喻仲林、孫家勤、胡念祖三位畫家共同成立,喻仲林擅長工筆花鳥,孫家勤專攻人物,胡念祖則以山水見長,2002年,為將麗水精神傳承下去,胡念祖聯合學生於新光三越舉辦「山水風韻」首展,正名為「麗水畫派」。
融入多元性媒材 畫風氣韻生動
陳正治習畫四十多年,早年跟隨胡念祖的學生廖賜福學習山水畫,承襲黃君璧白雲堂的畫風,後期跟隨胡念祖融合新舊、東西,將多元性媒材融入山水,開創氣韻生動、唯美朦朧的畫風。
陳正治說,黃君璧的大山大水,用抖動的筆法勾勒留白,雲會飄水會動,特別有氣勢,隨著時代更迭,現在流行的是精巧寫生,捉住某種神韻,不以畫面的氣勢取勝,而以山水的氣韻見長。
繪畫有三個基本元素,厚度、重量、氣勢,「氣勢大,畫面不一定大,畫面大,氣勢不一定大」,所以畫幾十丈的瀑布和畫一張小面積的瀑布都可以表現氣勢,雲山浩蕩,雖然只有三尺六尺,站在畫作面前,仍會感覺視覺開闊,「我們對於山水的感情,不應取決畫布的大小,而是細微觀察裡頭的神韻」。
中國山水的「皴、擦、點、染」流傳千年之久,胡念祖到美國學習藝術,大膽將西方的噴彩技法融入山水畫中,訴求「朦朧看世界、意象寫山河」,微觀、宏觀、特寫的多重視角,把水墨畫帶進一個全新的面貌。
傳統與現代、工筆與寫意的融合
「噴彩」,就是把顏料裝入水壺中慢慢地噴灑,可以點狀、可以堆疊,給人一種抽象、模糊的視覺效果。
事實上,西方的技法融入東方水墨,胡念祖並非第一人,水墨畫的改革可追溯到晚清的徐悲鴻,把西方素描當作造型的開始,同時期的李可染、吳冠中亦在改革行列中,隨後「嶺南三傑」─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等人學習日本畫風,強調寫生精神,直到當代劉國松喊出「革中鋒的命」,對傳統的強烈反動,影響最為深刻。
文人畫講究筆墨精神,三千年來價值論述已堅不可摧,「革中鋒的命」意味著要把畫筆丟掉,這談何容易?除非找到新的媒材代替畫筆,此時,拓印、噴彩應運而生,把水墨畫帶進一個全新的境界。
陳正治說,劉國松與胡念祖的觀念不謀而合,就是要減少筆墨的操作,融入新時代的媒材和技法,比起劉國松,胡念祖在傳統的部分保留較多,不以改革為口號,而是以折衷的作法,東方與西方的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工筆與寫意的融合,保留山水的底蘊,而以西方的技法呈現。
藝術家不能只守成 還必須求變
陳正治為麗水畫派第二代掌門人,傳承胡念祖的思維,以求變為宗旨,他認為,繪畫有傳承與蛻變關係,傳承是對傳統筆墨的守護,蛻變是對新時代新思想的迎合,作為一個藝術家不能只守成,還必須求變,這是藝術家最大的本分。
「劉國松大量用拓印,所以,你看到我的畫作中,技巧的操作很多,噴彩、流彩、拓印、壓印、遮擋、裂變等多元技法,就是改革底下的產物,欣賞我的畫作,翻來覆去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
過於強調技法,會不會掩蓋對藝術的真實看見?他說明,形式與內涵互為表裡,相輔相成,現代水墨是建立在傳統的基礎上,尋找個性化的表現空間,如果只停留在過去的皴、擦、點、染,形式上無法作太大的突破,就無法真實表達新思潮與新的看見。
活用新媒材 守住傳統底蘊
他反問,如果中國古代畫家如元朝的黃公望、清初的石濤生於現代,會不會活用這些新媒材?無庸置疑,而且用的比我們精彩,因此,改變要有憑有據,並非把傳統全部丟棄,而是守住傳統的底蘊,搭配新媒材、新技術讓畫面有新的呈現。
▲濱海燈塔
觀察他的畫作,可以看見各種媒材應用,如壓克力、擴散劑、分離劑、礦物原料、拓印、噴彩、生紙、礬紙、雪銅紙等,幻化出不同感覺,如《濱海燈塔》以拓印取代皴法,山形肌理自然湧現;《雲來青山白》以礬棉和壓克力作為基底,雲霧的塊狀明暗用習染的方式,山的外貌造型用顏料傾倒,一體成形;《清夏映翠》工筆、寫意融合,蜂窩石用工筆染出精緻造型,旁邊的礁石用習染大片寫意,豐富而多變。
▲清夏映翠
最特別的是,他獨創「裂變」技法,利用材料的物理及化學特性,將壓克力顏料加入分離劑,顏料變成顆粒狀,傾斜畫面任顏料自然流動,山形壯闊躍然紙面,連岩石裂紋都清晰可見,《石猴觀海》即是採用裂變技法的上乘畫作。
▲石猴觀海-60x91cm-2023
「筆觸越多,離自然越遠」,他強調,並非要丟掉筆墨的操作,而是要在技法與媒材的應用中補足筆墨所無法達到的境界。藝術家透過技法表達思想和情感,探求更多技法有助於情感的詮釋。
多元面貌 開創新時代畫風
藝術家鍛鍊思想情感,傾瀉於畫布上,如何不被技巧所侷限?陳正治分享,自己的繪畫歷程得益於教學相長,長期的作畫教學,手上的彩筆早已練到忘我的境界,與學生的切磋交流,更是觸發創作的靈感,最重要的是,一個畫家的養成必定經歷五個階段:
一、對古畫的研究,臨摹欣賞古人如何作畫,這是傳統精神的養成。
二、自然寫生,直接面對大自然寫生磨練,他經常跟學生到戶外露營寫生。
三、對哲學的心靈探索,哲學充滿想像力,提升美學素養才能提高創作層次。
四、對現代畫的研究,有些藝術家故步自封,優游於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非關對錯,藝術家應該跨界學習,擷取新時代的養分,成為自己創作的動力。
五、新技法的開發,熟悉傳統的創作技法,更要開發新技法,樹立個人風格,開創新時代的畫風。
陳正治目前致力於開發新技法、新媒材,把對自然界的觀察用新媒材、新技巧呈現,樹立個人、時代的風格。他分享,過去文人畫家勾勒幾筆表現形而上的思想,現代人可能很難體會藝術家創作的心境,身處當代,要有更具體的面貌,才能述說豐富的情感,所以採取多元的策略,畢竟「留白不是空無一物,既然可以留白,當然也可以留黑,或著上色彩」,以表達當代多元豐富的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