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進「暖晨心食」早餐店,微黃的燈光伴著輕柔的音樂,幾朵向日葵兀自在角落綻放。
這是花藝師吳巧瀅所開的早餐店,隱藏在七堵的一塊街角,大片的落地窗在小鎮格外顯眼,早上出爐熱騰騰的早餐,晚上則變身為花藝的教學場所。
白天早餐店 晚上變身花藝教學場
三年前,吳巧瀅考取多國花藝師證照,一心要回饋給基隆的鄉民及家扶中心,把花的美好帶到人的心中。
從小家境貧窮,父親四處打零工,她被阿嬤帶大,一度被安置在家扶中心,接受幫助及輔導,過著慘澹的童年生活。
談起原生家庭,她不禁濕紅了眼眶,「以前家裡總是煮一大鍋肉燥麵,一連吃好幾天,吃到麵都糊了,長大後才知道這是貧窮的滋味」。
大學畢業後,為了改善家庭經濟,她選擇創業,開起早餐店,從早忙到晚, 一年三六五天沒有公休日,下午閒暇,就到花藝店打工,希望趕快還清貸款,沒想到,與花結下不解之緣。
童年的孤獨、不安和自卑,都在花藝中得到紓解和轉化。
童年困苦 在花藝中得到療癒解放
花,代表生命的希望和美好,「含苞的向日葵充滿能量,好像在鼓勵我儲備生命的底蘊,等待綻放。野百合在惡劣的土壤環境,仍然綻放自己的美麗,總是提醒我不要向環境低頭。」
她說,花的生命週期從絢爛到凋謝,就好像人的一生有高山、有低谷,在高點不要失去自我,在低點也不要自我放棄。
父母親離異,原生家庭的傷痛,讓她不想也不敢回憶過往,害怕觸景生情,直到成為花藝師,再度踏上家扶中心的那一刻,所有的情緒頓時湧上心頭。
感恩家扶中心過去的幫助,她捐出早餐店一日所得,並以自己最喜歡的向日葵鼓勵家扶孩子永遠面向太陽,成為家扶的驕傲。
吳巧瀅擁有日式、中式、韓式、德式等花藝師證照,在基隆的安樂區、七堵區、中正區推廣花藝,除了家扶中心之外,更藉由花藝教學陪伴社區老人。
貢獻所學 關懷老人 鼓勵弱勢兒童
從整理花材、主花、次花到葉子,「我插到哪,他們插到哪」,一步一腳印,培養跟學生的感情和默契,童言童語的歡笑中,彷彿回到純真的童年。
「我是阿嬤帶大的,老人是我心中最柔軟的一塊,他們會拉著我的手,把我當成自己的女兒,讓我感受到長輩的疼愛」。
吳巧瀅說,插花就像生涯規劃,學生、員工、女兒、妻子,每個階段你把自己安排在什麼位子,同樣的,這朵花插在這裡適合嗎?前後怎麼布局?左右如何呼應?
空間布局 色彩搭配 一一考量
插花是一種空間的布局,有人住一樓,有人住二樓,還有三樓、四樓、五樓,空間感就出來了,再來是色彩分配,左邊有紅色,右邊就用黃色來搭配,彼此對稱。
同時,插花有規則可循,以黃金比例來說,長條型的花器,主花插在中間視覺效果不好,正中間旁間一點點,感覺起來就比較舒服,主花配葉子不能太密,否則花不能呼吸,也不能太空曠,感覺空間太零散。
有一次她學習瀑布花型,每朵花的施力點都要很平均,「一直被老師打手,要求重插」,花了三個月才完成作品,花像瀑布從上而下宣洩,張力和氣勢自然湧現(如圖一)。
還有用白色桔梗、海芋、春蘭葉等元素創作的作品,清新脫俗,自然下垂的鬚鬚(春蘭葉),讓人有放鬆的感覺(圖二)。另外,月眉型、中式古典花型強調清新優雅,空間的不對稱。
吳巧瀅說,每一種花有不同的意涵,先感受花材的形狀、色彩和質地,再構思設計適合的花型。
先感受花材 再構思設計適合花型
例如,想要創作一個「無懼向前」的作品,可以選擇向日葵、滿天星等正向花語的花材,呈現自己對生命的熱愛和能量。
有一位學生,利用枯枝、萬壽菊及母親遺留的碗當作花器,插出對母親的思念,背後的故事令人玩味。
「習花久了,就會變成玩花」,跟學習山水畫一樣,輕鬆自在,享受空間的寧靜與自足。
吳巧瀅不喜歡複雜,一把黃色的文心蘭表達閒適的心境,或用十枝紅玫瑰,中間配一朵百合,整個空間乾淨而簡單。
除教學之外,她常在自己的工作室創作,一朵花、一首音樂,隔絕外界世俗的紛擾,享受內在的平靜。
真正感受到花的芬芳與美麗
她說,過去在花藝店工作,花只是賺錢的工具,成為花藝師之後整個慢下來,才真正感受到花的芬芳與美麗。
回到現實生活中,她仍是一個很有拚勁的人,兒時的困苦讓她閒不下來,除了早餐店之外,她四處奔走,希望透過花藝教學,帶領大家在花朵中享受片刻的寧靜。
今年父親節,她化小愛為大愛,到日照中心關懷老人,未來也希望藉由花藝教學,鼓勵弱勢兒童,活出生命的堅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