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位於南臺灣的屏東,因天氣熱不適宜草莓生長,所以我小時候從未看過草莓,更別提草莓是什麼滋味了。還記得我第一次吃草莓,是十七歲到臺北當麵包店學徒時,和朋友一起去逛夜市,看到顏色鮮紅欲滴的草莓,猜想一定很好吃,就買了一盒附糖粉的草莓來嘗鮮,酸酸甜甜的滋味,真是我從未體驗過的美味!夜市裡常賣的草莓糖葫蘆,也是我喜歡的零食。聽說早從日據時代,日本人就引進不同品種的草莓,在臺北陽明山一帶試種,但因未達經濟規模,未能大量推廣。農友說,草莓適合栽種於氣溫攝氏十八到二十二度之間,不耐嚴寒、高溫及乾旱,最怕雨水,因此臺灣適合草莓生長的地方並不多。臺灣最有名的草莓專業區是苗栗縣大湖鄉,草莓栽種面積與產量約占全臺八成,近年來因大湖鄉一地難求,草莓的種植更逐漸朝鄰近的泰安、公館、卓蘭、獅潭、三義等鄉鎮擴展。我在法國時,很喜歡吃當地小吃「可麗餅」,草莓口味可麗餅吃起來特別香甜。草莓常被大量運用在西式甜點上,臺灣則有草莓冰沙,還有草莓牛奶或沾蜂蜜、打精力湯等多種吃法。草莓在烘焙業的用途也很廣泛,我曾試用過日本、美國、紐西蘭等各國進口草莓,感覺大多外觀好看,但欠缺草莓特有的香味。有的品種偏酸、水分多,適合製作果醬;有些進口草莓較耐放,但沒水分、不好吃;反而臺灣種植的草莓甜度高、不易壞,最適合做蛋糕擺飾。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每家麵包店都會有「草莓蛋糕」這個品項,它在臺灣很受大眾歡迎,鮮紅色的草莓鋪滿蛋糕或派,光看就覺得美味滿溢、豐盛可口。因為喜歡臺灣草莓,所以我也將草莓運用在麵包製作上。我做的丹麥草莓麵包工序繁複,做法難度高,必須穿上大衣,在攝氏五度的冰庫內操作,才能讓麵皮和奶油不變質。經過攪拌麵團,在冷藏冰箱內低溫發酵一個晚上,然後裹油、折疊三次、整形、常溫下退冰、烘烤後裝飾奶油餡等等繁雜程序,最後才將乾淨草莓切片鋪上,接著上一層果膠,再撒上巴西里香草,整個製作過程需耗時三天。即便如此,但只要看到消費者滿足的笑容,再辛苦也值得。草莓種植不易,在生長過程中,常會使用農藥。因此在吃草莓前,總要多洗幾次才覺得安心。農友也向我分享了正確洗滌與保存草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