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互聯網、物聯網有什麼差別,將來的重大發展,本篇的19個連結幫你做了功課,甚至也有物聯網概念股,供讀者參考。最近很多朋友加入了一家台灣人創辦經營的國際大廠─研華科技(Advantech),事實上我亦曾經服務於研華,這兩年也經常鼓勵優秀又積極的學弟妹到研華累積經驗,我都跟他們說,從這間公司的運作與願景,可以research出相當多的產業成長趨勢與投資標的。從研華說起…多半不在電子產業的朋友對這家台灣公司應該頗為陌生,研華科技位居全球工業電腦大廠的龍頭之列,旗下嵌入式系統、工業自動化設備、醫療運算、數位看板及工業控制相關系統與應用平台多元豐富,再加上其全球銷售通路布局既廣又深,人才資源豐沛,足以提供其在全球物聯網設備領域的競爭基礎,難怪研華股票(2395)這幾年持續穩步成長。當然,這些設備基礎並非物聯網投資機會的全貌,研華科技在整體物聯網布局上也還有很多延伸空間。我不得不說,直到現在,甚或未來五到十年間物聯網的的確確是多半全球創投(Venture Capital)業者競相追逐的投資領域,物聯網的世界是我對全球電子業、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五到十年間多元可能性的重要想像,它不僅是各方專業研究機構所預測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全球創業投資業者投資目標,也是比爾·蓋茲一九九五年《未來之路》一書中所提的觀念之ㄧ,更是科技大廠思科(Cisco)大力提倡的萬物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 IoE)概念的基礎。既然寫了物聯網,我不僅要幫對物聯網認知不深者作些簡介,還要帶領關注物聯網好一陣子的產業朋友透過創新科技投資的觀點對物聯網有更多想像。什麼是物聯網?物聯網,英文通常稱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一種利用網際網路、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作為資訊傳輸媒介,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定址的物體實現互聯互通的網路。物聯網一般為無線網絡,在物聯網上,每個人都可以應用電子標籤或其他技術將真實的物體上網聯結,在物聯網上都可以查找出它們的具體位置,了解它們的運作與透過感測器(Sensors)收集訊息、雲端(Cloud)儲存紀錄及大數據(Big Data)運算。通過物聯網可以用中心計算機對機器、設備、人員進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對家庭設備、汽車進行遙控,以及搜尋位置、防止物品被盜,甚至做到防止災害發生等各種預警應用。物聯網將現實世界活動資訊吸收、運算後數字化,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大型物聯網本身也是許多大數據的集合體,而小型物聯網所匯集的資料庫則可能是大數據的ㄧ個子集合。物聯網的應用領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運輸和物流、健康醫療、智能環境(家庭、辦公、工廠)、個人和社會等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和應用前景。物聯網技術基本架構從物聯網的應用趨勢演進中,我們其實可以推斷出ㄧ些可能被應用的系統平台,這些系統多半夾帶許多值得投資人關注的應用技術,從感測到儲存資訊到運算分析一直到呈現與回應來服務使用者,都含有不少潛力股。這些技術諸如從萬物、人類、動物身上直接或間接從接觸介面(interface)吸收底層數據的感知技術,含專門偵測特殊氣體、液體、氣味、壓力、溫度、濕度、影像、速度、亮度、紅外線等sensor,甚至還包含穿戴在身上的電子儀器(包含人類、寵物、飼養物之穿戴式電子)可偵測血壓、體溫、脈搏、音量、體液等變化之感測器,重要感知技術如無線射頻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 RFID)、無線感測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嵌入式技術(Embedded systems)、GPS、影像處理器或二維條碼標籤及讀取器。其實還有不少子技術不斷發展中,通常這些元件若符合低成本、易布建、低耗能、安全性高、壽命長等特點,則容易被導入採用,這些技術供應商將陸續變成爆發力強的投資標的。數據資訊被感知元件接收後進入物聯網網絡,隨之搭配優異的通訊技術與儲存元件,讓數據資料被完善保護、快速大量傳輸與備份,並在母子資料中心中被運算、分析,資訊傳輸技術裡流行的通訊標準如Zigbee、WiFi、LAN、WiMax、4G-LTE多半已搭配雲端技術作intranet(內網)結點或internet(外網)資料中心的儲存與運算。雲端其實可分為三層,底層的雲端設備(IaaS)提供資訊處理及儲存空間,中層的雲端平台(PaaS)提供應用程式的執行環境與數據儲存與運算。數據經過運算後透過上層的雲端軟體(SaaS),讓消費者使用經過運算分析後所釋出的應用服務及互動技術,消極地讓人類使用並作為決策依據,積極地由系統自行主動執行預警動作。日常生活vs.企業運用如果你的錢已經準備好了,捕捉物聯網投資機會不難,如果可以花點時間了解技術架構,從情境運用趨勢上多半可回推相關技術平台的運用,就一般人的生活來說,手機、平板、家電、汽車、機器人、監視設備等等都是已經開發的感知與應用介面綜合體,未來世界裡包括地板、鏡子、門鎖、窗戶、廚房、飲水機、魚缸、花圃…等等都可能朝向智慧化,吸收資訊、運算、提供決策資訊,或是自動完成家中運作與安全維護。而工業、運輸、教育、軍事…等領域則依這些領域不同活動會產生不同的小型物聯網,物與物溝通協作互相給予資訊與運算後的指令,讓與人類或目標活體生物獲得服務與協助,提高人們生活品質與安全。從企業導入物聯網設備的角度來看,各企業CTO(資訊長)在規劃IT時肯定是需要思考系統(含硬體與軟體之搭配)所帶來的營運效率提升與獲利能力增加,舉例來說,捷運站內若適度於重要人流結點安裝能追蹤、記錄人潮流速、流量、影像等感知設備,經過數據累積儲存與運算,可協助站務管理作人員與車次的最佳調度與安排,如此可節省的人事管銷、人員訓練、車次安排之溝通成本等等將相當可觀。再者提升服務品質與人流效率,亦能讓怕人多的人增加搭乘捷運的意願,若又能適度建置應用與互動服務介面,如捷運服務人員的隨身載具可經由系統自動通知該人員於特定時間前往該支援的節點,抑或一般人搭乘捷運時可下載避開人潮專用的軟體App來使用,讓捷運的中央運算系統將資訊指令傳達至搭乘者手機中的App,引導乘客選擇最佳轉乘時間與站點,如此乘客手中的App即成為捷運這小型物聯網中直接接觸使用者的互動服務的ㄧ環。 創投投資趨勢事實上,物聯網幾乎存在於任何領域的基礎建置上,若能了解包含醫療服務、都市計畫、交通運輸、監控、教育、軍事、生產製造、倉儲物流、銷售服務、客戶喜好、能源(特別是智慧電網)、農林漁業等等領域的應用趨勢與情境,便能進而解析多數業者所採之主要技術平台與相關技術供應鏈。若技術被物聯網系統整合商(System Integrator, SI)廣泛採用,則提供技術的廠商將成為物聯網中的隱形冠軍,進入「賺錢沒人知」的殿堂,投資人若能積極在網路上搜尋關鍵字、關注物聯網系統整合商的資訊揭露,或是透過在物聯網供應鏈上工作的朋友了解,將有助於增加基本面判斷。如何跟著創投賺說了這麼多,到底我們怎麼跟著創投早期投資趨勢軌跡來選擇投資標的呢?首先物聯網能夠work,最基本的便是吸取資訊數據,且這些資訊要夠有用、夠豐富多元,才有後續的延伸分析與應用來push到使用者或是提供物與物間的溝通,故首波較快能回收的投資多半是投資感知器類設計製造商,其實感知器還包含人們手上拿的手機與平板,特別是裝有對壓力、溫度、加速度、移動等等環境變化具有紀錄、儲存等功能的手機,如蘋果的 iBeacon技術。再來,將是雲端儲存相關技術與資料中心設備商;接著是擁有大數據(Big Data)運算與分析技術的廠商;最後,投資漲點會將落於具有全新通訊架構建構能力且同時兼顧創新應用介面的廠商,如這兩年由Sinopac Venture Capital作為lead investor所投資的M2Communication則是一例。我對於物聯網將從感知器這層先作投資收割可以從新創企業的投資獲利熱潮中獲得印證,最近知名例子如Authen Tec因發展生物指紋技術而被蘋果買來用於iPhone 5S中,再從Market Watch所發布的「二○一四科技投資觀察」中,可看到報告對於sensor投資的強調,現在所說的sensor其實已非過去偵測熱源提供警報的感知器,在智慧手機中的Gyroscope可讓手機隨人們手勢的轉動及螢幕變化精確定位手機,並補償手機在移動中的資訊損失,使通訊品質保持良好,這些資訊修正紀錄都將促使手機(物)配合使用者(人)作調整。再看看知名科技部落格Mashable所揭露的二○一四年十大創新企業其實幾乎都屬於物聯網的範疇,從各種人類穿戴、手持、搭乘、居住的硬體,到硬體上所搭載的軟體應用都是物聯網中對人類或物聯網所服務的生物群(用於寵物、飼養中的動物)取得數據資訊的媒介,這些媒介透過所吸取的資訊積累,是物聯網能夠Think的最基礎支撐。談到讓物聯網可以Think,那必須Think well,不然則沒必要去發展,這時候大家應該要想到軟體大廠與網路巨人的發展走向,基本上美國的FAB4(Apple, Facebook, Amazon, Google)跟中國BAT (Baidu, Alibaba, Tencent)加小米(實質上是軟體公司)分別在世界兩個最大網路市場中橫行霸道。他們的一舉一動,其實都影響著未來物聯網的基礎腦力,這些公司的網路服務與行動載具正悄悄地記錄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這些資訊紀錄將隨物與物相連的世界越來越成熟後,被中央或是分支處理系統計算分析後匯出有用資訊來服務或是規範我們。「物」將主動規範或服務人類我們越是當低頭族,這些機器載具便更了解我們,透過物聯網的整體運算與資源分配,物將主動地服務或是規範人類。十年前看這段話,像是看電影劇本或是科幻小說,但現在來說這是個相當可能達到的境界,當這樣的趨勢在行走時,許多創新科技不斷在更迭、整合,投資不斷在發生,而我們真的都能看得這麼遠了嗎?!幾年的物聯網話題,我今天並非舊事重提,而是希望大家跟我一起以創新科技投資的觀點來關注它的成長跟未來性,因為物聯網的最終世界將發生在接下來十年之間,物聯網的投資現在其實才是收割的開始。(作者信箱:grmikelee@gmail.com,歡迎來信指教、討論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