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漲,就是薪水不漲,許多人擔心要怎麼退休,事實上,光靠薪水無法致富,每個人的精力時間有限,累積財富的不二法門就是投資,年近五十歲的詹英哲就是一例,靠著投資累積退休金,目前他已財富自由,提早退休,準備當導遊。
詹英哲早期在股市短線進出,十八年下來小賺小賠,沒有累積財富,四十三歲時有了中年危機,「不知何時才能退休?」檢討自己的投資方式,於是轉向巴菲特學習價值投資。
當時他的身體狀況也亮起紅燈,健康檢查報告紅字逐年增加,為了身體健康,他開始慢跑,參加公司的愛跑社,甚至參加台北馬拉松比賽,意外地讓他的價值投資有了轉機。
股票「配速員」 績效對照指標
原來,跑馬拉松時,贊助商愛迪達會提供配速員的服務,作為跑者的配速指標,配速員會根據路況增速或減速,保持最佳的體能,通常跟著配速員跑,都可以在預定時間達到目標,他發覺,投資跟慢跑很類似,加碼減碼,加速減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從中領悟「配速持股法」,作為績效參考指標。
詹英哲認為,投資有主動和被動兩種,前者有時間研究股票,建立投資組合,目標在打敗大盤,追求更高的報酬,後者沒有時間研究股票,就跟著配速員跑,根據過去的報酬紀錄,多少可以獲得相對應的報酬。
於是他在自己最熟悉的台股和美股,開始建立股票的「配速員」,找出四個可以衡量績效的指標,分別是0050 ETF、0056 ETF、波克夏及美國標普500 ETF(VOO),依次作為成長股、定存股、價值股、美股指數投資的對照指標。
「每一檔股票都會歸類到相對應參考指標」,他說明,0056 ETF成立至今平均年化報酬率5%~6%,相對應的定存股殖利率至少要有5%的實力;0050 ETF成立以來平均年化報酬率在9%~10%,所歸屬的成長股若跑輸配速員,他會深入研究個股,了解背後的原因,思考是否繼續持有該檔個股。
舉例來說,某檔環保股(成長股)因環評未過而設廠延宕,影響營收及股價表現,他認為中國大陸設廠需要流程及時間,是可以接受的短期因素,並不影響公司的營運價值,因而繼續持有該檔股票。
好公司遇到倒楣事 加碼買進
價值投資則對應到巴菲特投資的公司波克夏,例如,全家便利商店(5903)股價最近跌得很慘,去年因疫情嚴峻,店內禁止內用而獲利下降,反映在股價上,詹英哲認為,這應是短期現象,全家便利商店目前還在增加門市,以價值投資的概念,「好公司遇到倒楣事」,更是要加碼買進。
詹英哲的投資視野不僅在台股,更延伸到美股,眾所皆知,0050 ETF是跟著台股加權指數走,而標普500 ETF則是跟著美國股市,有指標性意味,自己的投資組合跟二者比較「是贏還是輸」,以此檢討績效。
從配速員的波動 了解市場脈動
過去兩年,美國科技股強勁,媒體譏笑價值投資已死,今年以來,科技股轉弱,波克夏的價值投資已經漲了10%以上,他認為,每一段時間流行的趨勢不一樣,有時價值股、有時成長股,觀察四個配速員的波動,亦可了解目前市場的脈動。
詹英哲坦言,自己受到巴菲特的影響很深,去年市場追逐科技股,巴菲特反其道而行,滿手現金,在致股東的信件上明言找不到好的投資標的,市場譏稱,「巴菲特老了,過於保守,不敢放膽投資」,他心想,巴菲特一定有其用意。
恰好國內景氣信號燈連續九個月在黃紅燈、紅燈之間遊走,景氣有過熱的跡象,他決定放緩投資步調,留兩年的預備金,謹防股市空頭時賣股變現,以現在通膨升息、俄烏戰爭,股市回檔修正來看,手中持有的現金正好逢低進場,可見「薑還是老的辣」,巴菲特睿智的眼光,永遠值得投資者追隨。
選股首重公司護城河與競爭優勢
詹英哲的選股首重公司護城河與競爭優勢,沒有護城河的公司,像是景氣循環股或本夢比的股票,都不考慮,量化指標是篩選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大於15%,且獲利及股息每年皆穩定成長的公司,透過這兩個指標檢視護城河競爭優勢的高低(見表一)。
進出場點是以本益比法推估便宜價、合理價、昂貴價,他認為自己投資的都是穩健的成長股,股性變化不大,因此,EPS參考近四季EPS的總和(本季+前三季EPS總和),本益比則以過去五年的本益比來計算(見表二),當股價低於合理價則買進,高於合理價即停止買進。
若股價在昂貴價附近,作價差的人會選擇賣出股票,他則會評估公司未來的成長性,若公司有持續成長的動能,會繼續持有,若判斷公司未來四季EPS會衰退則會賣出。
季報出爐 檢視持股 年底績效總評比 汰弱留強
詹英哲目前手中有十四檔股票,除了上述四個配速員之外,還有環保股、食品股,其他股性較活潑的成長股,為分散風險,單一個股比重不超過20%,同一類股不超過30%,每季財報出爐時,檢視一次持股,關心股價及EPS的變動情況,年底再與四個配速員績效總評比,進行汰弱留強。持股六年下來,年平均報酬率12%,股票市值已達二千萬,月領股息十萬元。
退休之後的他,正充實導遊的相關知識,期待解封以後,帶國外旅客遊歷台灣美景,他說,自己的投資是系統性的方法,即便是現在俄烏戰爭、通膨升息,股市跌跌不休,他完全不擔心,正好測試自己的投資方法是否禁得起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