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給她這樣的頭銜:「女性主義者」、「女力創業家」。
張瑋軒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性別與媒體碩士,確實,女性主義早已烙印在她的骨子裡,不過張瑋軒說,二十六歲之前她沒想過要創業,只知道自己喜歡說故事,本來夢想當作家,或是寫劇本、做電影。
取得碩士學位後,張瑋軒有感於許多台灣女性對自己沒有自信,希望能憑一己之力喚起女性自主的力量,在2011年與另外兩位好友創辦了如今全台灣最大的女力社群「Womany女人迷」。
「每個人都能無所畏懼地成為真正的自己。」成了女人迷的創立宗旨,她們談關係、談情感、談自我認同、談職涯也談情慾,女人迷是許多女性在不同階段的心靈導師,幫助女性尋找「理想自我」、成就「理想生活」。
張瑋軒說,唯有女性足夠了解自己,有了理想自我,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她進一步解釋,「理想生活又來自三個層次:精神自由、經濟自由、身體自由。」
但上述兩者得來並不容易,張瑋軒提出了來自個人與社會結構,可能阻礙女性達成「理想自我」和「理想生活」的病徵,並開立了療癒處方箋。
女人,你也有冒牌者症候群嗎?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
在學習、工作上表現不凡,卻不敢把這樣的成就歸功於自己的能力;是個完美主義者,要求自己事事都得做到滿分;收到別人的讚美,心裡會有另一個聲音告訴自己:「不要太開心,這只是客套話。」她們總覺得自己「配不上」、「不值得」,有著光鮮亮麗的外在成就,心裡卻住著一個縮著頭、捲曲著身子的內在小孩。
心理學上把這樣的現象稱為冒牌者症候群,張瑋軒說她遇過很多這樣的女孩。
「冒牌者症候群很容易出現在女性身上,女性對自己的自信心確實較男性不足。過去有研究數據顯示,同樣的工作機會,男性在有80%把握時,會說自己有120%的信心,相對而言,女性通常需要有120%的準備,才敢說自己有完全的把握。」
是什麼塑造出一個個女性冒牌者?可能來自於家庭教育,也可能來自於社會環境。
張瑋軒表示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很少被鼓勵要大膽地思考、可以懷有野心,相反地,社會環境對女性常投以諸如此類的恐嚇語法:「你不要太優秀,不然很難找到另一半。」、「三十幾歲了還不結婚,你會嫁不出去。」
女性活在恐懼與焦慮裡頭,長期下來內化了「你不夠好」、「你配不上成功與幸福」的信念,進一步使她們缺乏「自我認同」,難以「自我接納」,而這也往往成了女性在追尋理想自我時的最大阻礙。
處方箋:拒絕「框架」 不要停止探索自我
如果讀到這裡,你發覺你也有上述症狀,那麼先恭喜你,你的「自我覺察」已經悄然啟動。
張瑋軒解釋,這個社會有一套標準、一個框架,定義所謂成功與失敗,所謂男人與女人、幸福與不幸福,這個標準扼殺許多的可能,一旦人接受了這個標準,就會停止探索自我。
「接受與探索是不一樣的狀態,女性要想實現理想自我,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不斷地往內探索自己。」
這種認識自己的過程在心理學中被稱為「自我覺察」,亦即以第三人稱的視角來觀察自己,具體實踐上又可分為「內部自我覺察」與「外部自我覺察」。
內部自我覺察是我們內心對自我的了解,必須從過往經驗與生命記憶中,去梳理出「我是誰?」、「我的價值是什麼?」、「我想達成什麼?」
外部自我覺察則是透過與他人的互動,更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是誰」,以及「自己可以是誰」。
為了幫助女性了解自我,女人迷也打造系列主題牌卡,提供女性線索與指引,觸發女性深入地去觀察、探索自我、關係與情慾裡不同的樣貌,為女性建立「主動」性。並藉由常態舉辦我愛我節、GWIS全球女性影響力論壇等實體活動,與女性用戶開啟對話,並建構女性用戶所需要的各面向內容,包含家庭、理財、職場、關係等,讓女性透過自我覺察了解自己,而有機會實現「理想自我」,也因為知道生命如何往更好的方向前進,而有了創造「理想生活」的可能。
難弭平的性別落差 女性理想生活的痛點
談到理想生活,女性都得面臨一個難以克服的痛點:事業與家庭的拉扯。
即便兩性平等的議題在當今社會比以往更受到重視,但不可否認,女性仍因扮演孕育生命的角色,而相較男性背負更多的責任與「自我要求」去兼顧家庭與工作。
社會對成功女性的定義,在於能否在家庭與職場創造雙贏,女性亙古不變地被與「母職」、「照顧者」緊密扣連,而這樣的狀況卻鮮少發生在男性身上。
「這件事情其實已經部分內化成女性的自我想像,不僅如此,社會至今仍期待女性應該扮演家務的主要負責人。」
張瑋軒說著,並提出今年行政院公布數據「當今男女的薪資差距達15.8%,也就是說女性在職場上想要跟男性拿到一樣的薪資,一年得多工作五十八天。」
當全球勞動環境普遍以「理想工作者」與「效益最大化」的邏輯來評量員工時,女性往往因被期望要承擔更多的家務,可能減損工作時間,而受到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待遇。
性別權力結構的牢籠成為女性追尋理想生活的痛點。
如何打破結構,張瑋軒認為每個性別的人都要有自覺,因為在性別權力結構中,男性也可能深陷其中,受到社會體制下性別角色限制,俗語常聽到「男兒有淚不輕彈」即是一例。不過張瑋軒提到,現在有愈來愈多的男性,勇於說出自己想成為「家庭主夫」、「奶爸」的心聲,而角色楷模的出現,有利於鬆動結構。
除此之外,制度的鼓勵也很重要。像是性別工作平等法保障兩性勞動者,讓男性也能申請留職停薪育嬰假,或是就業保險法增加育兒津貼的補助,都有效提升男性勞動者放下工作,回家親自養育孩子的意願。
這些法制規劃初衷,來自於如果法律只保障女性申請育嬰假,一方面剝奪了男性陪伴家庭的機會,另一方面,資方考量到女性可能因生產而離開工作崗位,而男性卻相對沒有同樣的需求,就會導致同工不同酬的問題。所以在啟發探索女性敢於發展職涯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鼓勵更多男性願意在家庭內擔起更多除了經濟來源的更多可能。
處方箋:三步驟實踐理想生活
為了幫助女性在職場、家庭、婚姻等不同角色的轉換中,達到「理想生活」的狀態,張瑋軒開立了三步驟處方箋。
第一步,「不將就要講究」
第二步,「不犧牲要享受」
第三步,「不畏懼要行動」
張瑋軒表示,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得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一旦你有了將就、犧牲、畏懼的情緒,都可能阻礙個人往理想生活邁進,不過只要察覺,重拾主導權,主動創造改變,便能更貼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做為台灣最大女性社群CEO的張瑋軒,很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你認為女人最迷人、最有魅力的狀態是什麼樣子?」
「女性最迷人的狀態是優雅,但優雅不是完美,是經驗了生活的缺陷還能微笑以對,是不小心跌倒了可以再站起來笑笑地跟大家說,『哇!我的裙襬太長了』這種狀態。」她最後不忘提醒女性,不要害怕犯錯,勇於主動為自己創造改變,即能帶著自信,優雅前行。
▲女人迷透過關係牌卡(圖左)幫助用戶探索自我需求,更設計大膽的臉紅紅深度床遊牌卡(圖右),加速伴侶間的瞭解與互動。
▲2021 GWIS 全球女性影響力論壇